虞允文复又瞪了时俊一眼,方才缓缓说道:“这事关一个隐秘,官家似有退位之意。”
在虞允文的娓娓道来中,刘淮也根据后世的历史知识理清了当今的政治脉络。
后世的宋孝宗,如今的皇子赵眘(注1)确切的来说并不是太子,而是距离太子只有一步之遥的皇子。
如果看赵眘的生平,他确实是一个可怜孩子。
原本收养赵眘就是因为赵构死活生不出儿子来,从宗室中过继了一个,来作为太子。
然而赵眘被养在宫中之后,赵构又觉得自己行了,没准还能生下一个孩子,外加赵构的生母韦太后态度暧昧,潘贤妃也不喜欢他,赵眘别说被立为太子了,连个皇子都混不上,只被封为郡王了事。
在岳飞死后,宋金和议,秦桧凭借金国权势滔天之后,赵眘这可怜孩子又被赵构推出来与秦桧打擂台。
有些人向赵构检举秦桧的不法事,秦桧探问消息来源,赵构就将事情推到赵眘身上。
秦桧也因此恨上了赵眘。
当然,史书上写的是赵眘面对秦桧是临危不惧,慷慨激昂的。但实际上,彼时赵构都要忌惮秦桧,更何况是赵眘呢?
在秦桧的打压下,别说太子了,赵眘连皇子都没当上。
然而随着赵眘出宫,居住郡王府,被秦桧倒行逆施,赵构窒息性苟安弄得绝望的官员们有不少暗暗投靠了他。
当然,绝大多数人不是效忠,最多也就是示好罢了。
毕竟,赵构作为类人群星中璀璨的一颗,想要超过他并不是太难,也因此,渐渐朝中就有了一种思潮。
赵构已经无可救药了,想要做点正事,还得是太子登基之后才能做。
自然而然的,投靠赵眘中的人也有政治投机者。
就比如在绍兴二十四年暗中向赵眘示好的太学正史浩。
这厮就是那名曾经发表“北地无豪杰,若有,当起而逐金人,金人既在,则北地必无豪杰”名言的宋国重臣。
史浩既是赵构的心腹,又被秦桧看重,还投靠了赵眘,可以说刀切豆腐两面光了。
当然,史浩也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他还是有政治眼光的,在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重,试图让养子秦熺继承宰相位置的关键时刻,史浩得知消息后果断跳反。
然而史浩却没有报告赵构,而是将消息告知了赵眘,并由其向赵构汇报。
作为政治老手,赵构火速去探望秦桧,探清虚实之后,直接让秦熺告老还乡,彻底断了秦家的仕途。
秦桧死后,赵眘立即在朝野中获得了巨大威望。
很快,史浩的回报也到来了,赵眘被封为皇子后,史浩被任命为建王府教授兼直讲,成为了赵眘的老师。
对于赵眘与史浩,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似乎接下来只要等赵构归天就可以了。
然而在宋金大战再起之际,赵构又要出幺蛾子了。
赵构也没有想到,在俯首称臣二十年后,金国依旧不想放过他,倾尽国力前来南征。
再一再二不再三,这特么已经是金国第三次毁约南下了,哪怕脑子再不清醒,也知道宋金两国不能善了了。
然而作为皇帝,赵构确实不能逃跑。
正如同陈康伯所说,宋国在,你作为皇帝,自然有大军猛将拱卫;宋国没了,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金国派一个狱吏拿根绳子就能把你牵回来。
这的确是一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