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艰辛历尽谁得知

三月初三,张孝祥在北固楼准备宴席之时。

安丰军,寿春,八公山上,幽燕人刘蕴古望着面前的火堆,呆呆的出神,难以言语。

他身边的数百人乃至于整座山中的成千上万人皆是如此,饥饿与困倦使得他们已经丧失了最基础的交流欲望。

与这些春耕时被逼反的农民不同,刘蕴古并不是一个农人,手里也没有一寸田亩,身为归正人,在没有位高权重之人作保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资格在宋国购买田产。

也因此,刘蕴古是经商为生的。

但是一名自幽燕逃难而来之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在南方立足的?

刘蕴古十分聪明,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很冷门的门路。

珠宝生意。

这个生意之所以冷门,是因为世道有些过于乱了,金银储蓄才是正经,打扮得珠光宝气是要招贼人的!

然而这个行当又不可避免的要沾染行贿受贿的贪污腐败,这也就导致了刘蕴古成为了某种白手套般的人物,并且结识了许多朝中大人物。

原本刘蕴古也只是想要安此一生罢了,然而身为低人一等的归正人,他在南朝那些贵人面前总会有一个关键话题。

你究竟是怎么看金国,又是如何看待宋国的?

刘蕴古自然也是懂的,无非就是金国犹如生死仇敌,宋国犹如再生父母那一套嘛。

刘蕴古说着开心,宋国贵人听着也开心,大家都开心。

然而开开心心着,事情就有些不对味了。

宋国贵人看着刘蕴古对宋国如此忠心,又是与金国有深仇大恨的归正人出身,就开始运作让这厮去充当搅乱金国的先锋。

这下子刘蕴古懵了,但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苟见用,取中原,灭大金!

宋国贵人也同样大喜,直接给了刘蕴古浙西帅司准备差遣之职,让他准备北上。

正当刘蕴古陷入两难之境的时候。

完颜亮来了。

所有计划也都随之成了泡影。

刘蕴古虽然也损失了许多财货,但在八公山中有庄园,还是存了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钱,他心中对完颜亮充满了感恩,若不是这厮南侵,他可要真的回到金国九死一生了。

然而刘蕴古还没有开心几天,淮北等地突然就乱了,百姓杀官造反,不少人逃到了八公山中。

为首的起义军领袖郝东来带着三四千乱军到处乱跑,有了流民军的架势。

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饿疯了的流民不管这个,怎么都是死,为什么不能吃了你?

但郝东来却是有些想法的。

他觉得刘蕴古虽然是归正人,但却有勇力,有名声,是一条好汉,不如赚上山来,坐一把交椅。

面对这种局面,只带着五十多亲信的刘蕴古别无选择,干脆打开了庄园大门,将其中粮食都拿出来劳军,在郝东来面前慷慨陈词并耍了一套枪法之后,坐上了这支还没有名字的起义军的二把手位置。

如果是这般也就罢了。

想当官,杀人放火求招安。

这个路数刘蕴古也算是比较熟,但谁知道欣赏自己的那名宋国贵人在今日又托人传来了消息。

刘蕴古,你准备一下,带着所有流民军到淮河以北,金国境内屯田去!

我就操了!

刘蕴古终于勃然大怒。

怒了一下之后就是深深的无力感。

这都叫什么事啊?!

然而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刘蕴古家底再厚,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的流民,他必须得在这两日之内做出选择。

想到这里,刘蕴古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起身向着所谓的聚义大厅而去。

说是聚义大厅,其实就是在刘蕴古庄园外面搭了几个窝棚,让几个流民帅鸠占鹊巢,充作了议事的厅堂。

“大哥,祸事了祸事了!”刘蕴古走到聚义大厅的门口,整理了一下表情,脚步慌乱的向大厅跑去。

郝东来与几名心腹正在烤着火吃酒,听到二当家的话,手微微一颤,洒下来了些许酒液。

他心疼的看了看酒杯:“二哥,你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如何这般毛毛躁躁?”

刘蕴古深吸一口气:“大哥,祸事了,朝廷有意让咱们到淮河以北去屯田!官府就算想要招安,也不会让咱们当官人了!”

出乎刘蕴古预料的是,郝东来只是在初期惊愕了一下,随后就有些心动,甚至跃跃欲试起来。

“这么说,俺们还能继续种地?”

这下轮到刘蕴古惊愕了。

合着你还真是表里如一,只想着种田啊!

有一名郝东来的心腹皱眉出言:“二当家,不是俺疑你,你是如何得知这消息的。”

刘蕴古:“我之前是贩卖珠宝的,自然有些官面上的交情,有个贵人给我带话,说让我火并掉大当家,然后带着所有人渡淮河,到寿州去开荒。”

郝东来闻言再次愣了愣,随后诚恳说道:“二哥,你真的想要如此吗?”

刘蕴古当即哭笑不得:“大当家说的哪里话,若我真的要火并,如何要跟大当家说这些话?”

郝东来点了点头,老农一般的黢黑脸上露出憨厚的微笑:“也对,种地这种事情对俺们来说是天大的恩赐,对于二哥来说却是惩戒了。哪有用惩戒来拉拢人的道理?”

刘蕴古面对此等大实话再次无言以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样一来,岂不是说他刘大头是没有义气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