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不是一例两例,每周都要碰上几次。
这种后掠翼设计不仅可以推迟波阻的到来还可以提高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
这种理论是在二战前由一个汉斯科学家提出的,当时轰动了全球的科学家。
和志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div class="contentadv"> “就是什么?”苏欣追问。
苏教授看了一会儿,又问了声:“这玩意,能飞得起来吗?”
确切的说不是修飞机的,而是造飞机的。
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能达到这速度的发动机,它只存在于理论中无法付诸于现实,在军事上也被认为是无用的所以没有被重视。
“哦,谢谢老乡!”
苏教授看着这飞机的样子就指着机翼疑惑的问了声:“老和,你以前见过这样的飞机吗?”
和志民摇了摇头:“这是头一回!”
然后就“隆隆隆”的拖着故障车照这路走了,好不容易到了地头一看,傻眼了……这他娘的汽修厂居然是修飞机的。
“我也只是听说!”和志民解释道:“在飞机设计方面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平直机翼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垂直向的阻力会很大,我们把它叫作激波阻力。如果机翼后掠一个角度,就会在速度上升的过程中延缓激波的到来使飞机更容易突破某个极限速度!”
“可能有危险吧!”和志民回答:“而且可能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这飞机的操控可能跟以前我们所有的飞机都不一样!它是全新的,需要飞行员现场学习!”
“它的机翼这样设计,有什么原因吗?”苏欣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但那是毛熊的测试!”和志民反对道:“我们要对自己的飞行员负责!”
但现在,“米格15”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款实用性的后掠翼战机了。
“可以这么说吧!”和志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