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章 回归草原,赵赫的小跟班拔都

你要说汉人打不过女真人,其实也说不通,因为仆散安贞手下的花帽军可就是以纯粹的汉人为主的。

如今山东的汉人力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民起义心向宋国的人组成的红袄军,一部分是心向金国由金国官员组织的花帽军。

野狐岭失守后,金国朝廷意识到需要汉人的帮助,又从中都派出四百六十名精锐汉军基层军官,前往山东,大大加强了花帽军的力量。如此一来,仆散安贞才能力保山东三州。

如今,仆散安贞手下十万大军,也正是以这两万花帽军为主力,饮马长江。

汉人战斗力相当不弱啊!

总不能说北方汉人战力强,南方汉人弱吧?

那当初南宋朝廷制定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不就成了傻逼政策了?

如果说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一样强大,那问题岂不是出在了朝堂衮衮诸公身上?甚至是出在了大宋皇帝身上?

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大宋天子英明神武,朝堂诸公文采风流,怎么会有问题?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武将!

对了,就是大宋的武将出问题了!

大宋朝堂诸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终于找出来误国误民的元凶正犯!

肯定是那帮武将不读诗书,不知道忠君报国的大道理,欺上瞒下,畏敌如虎,贪污军费喝兵血,才造成了大宋如此惨烈的局面!

比如,开禧北伐时,不就是吴曦反叛,自立蜀王,让大宋朝廷慌了手脚吗?

比如,如今的四川制置使安丙。

当初,吴曦反叛,大宋震动。有个杨巨源的人,与安丙、李好义等人密谋除去吴曦。安丙虽然参与了此事,却首鼠两端。最后,还是杨巨源、李义,以传旨的名义,率领七十多名勇士,闯入“皇宫”,劝退了护卫们,杀了吴曦。

事成之后,原来首鼠两端的安丙不但加官进爵,还隐匿了杨巨源封赏,让杨巨源一无所得。杨巨源不服,不断派人向朝中诉说自己的委屈。安丙大为恐惧,命人逮捕杨巨源,暗杀于途中。

此事朝堂上人尽皆知。

结果,安丙不但不思将功补过,报答朝廷,还再败于秦州葬送了十万大军,真是误国误民之极!

什么?

安丙是大宋进士出身,其实是文官?他害死的杨巨源倒是武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肯定是安丙长期领军,被那些武将带坏了!

总而言之,武将就是不好,把大宋天子和朝堂诸公制定的高瞻远瞩的政策执行歪了,才有了今日之祸。

大宋朝堂诸公舌灿莲花,好不容易把责任推出去。但是女真大兵,是无法用舌头劝退的。

真是头疼啊!

但是,他们的头疼,和赵朔无关。

赵朔回到了蒙古草原。

其时正是公元1212年的深夏,草木最为旺盛的季节。放眼望去,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只有一阵大风吹过,才能看到被放牧的牛羊,流淌的河流,以及蒙古人的毡帐。

“华筝!”

“阿朔!”

当一阵风吹过,赵朔看到华筝迎接的队伍时,金闪闪的速度达到了极致,如一道闪电般来到了华筝的面前。

夫妻二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他们青梅竹马,少年夫妻,自从七岁那年认识开始,还从未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分离。

夫妻俩抱了很久,赵朔抱着她转了好几圈,要不是外面人太多,他已经低头亲上去了。

后来华筝有些不好意思,两人才慢慢分开。

而直到这时候,赵朔才注意到,华筝身旁的小孩子。

那孩子看年纪在五六岁左右,眼睛明亮,鼻梁挺拔,五官立体而深邃,皮肤白皙但是又晒的带了些健康的颜色,左腕系着鎏金长命锁,正面錾着“百岁安泰”四个汉字。

此时,正忽闪着眼睛,饶有兴致地向赵朔看来。

那带着蓝色,深邃如宝石般的眼睛,还有那酷似华筝的俊秀五官,不是他的儿子赵赫是谁?

“哈哈,阿赫,我的好儿子!”

赵朔脸上露出微笑,揉了揉小赵赫的脑袋,一把将他抱起:“还记得我吗?”赵朔刮了刮赵赫的鼻子,笑着问道。

小赵赫扭头看向华筝。

显然,他有些记不清楚了。

华筝看着儿子,露出微笑道:“阿赫,还不快叫父亲。”

小赵赫立刻又把头扭回来,好好看了眼赵朔,然后脆生生的说道:“父亲!”

“哈哈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