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投其所好,得制其命

转身就准备走。

没曾想油商居然小声询问:“能不能让我也跟着做这个照相机生意?”

让卫东很意外的啊:“你怎么想起来做这个?”

从冀城之前就跟着的油料商,竟然一直都在观察:“这个生意好得很啊,别说平京那大城市到处都有人照相,我们走南闯北的乡下、集市、草原到处都有肯定能卖出去,这玩意儿可以给人照相赚钱呢!”

让卫东也恍然大悟,如果把相机变成是赚钱工具,这三十块的相机,可比一两百甚至四百多的单反相机,投资回报比高太多太多。

在乡下农村集市赶圩的地方,拿个这种相机给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拍照,一张黑白收个五毛钱都不少赚!

尤其是黑白胶片能自己洗印,成本和时间可以压缩到最低。

他斜眼奸笑:“你特么的一直看着不吭声,但胶片厂你也去看了,相机厂也来过,怎么没想过偷偷自己去厂里进货?”

油料商讪讪回应:“是有这个打算,今天早上不是看你跟他们签了那个什么独家销售协议吗,昨天我已经问过那厂里人每天加班加点的生产量都全是给你的,严格得谁要都不好使,这都独家了更不可能给其他人,现在连小媳妇都塞给你,我还能咋办。”

那个章兰芝被一百多公里打磨掉出门的兴奋之后,又回到那种文雅淡然的姿态,虽然没说什么,却一直跟在让卫东身后几米范围内。

可以看做是秘书样儿,也可以当成是小媳妇。

让卫东只觉得是西山厂派来打探消息的,就像红光厂那个徐什么来着。

那就更要防范:“行吧,反正我这边提供的价格是24元一个,你确定呢就给我电汇款项过来,我顺着铁路给你发运过去,京江线要经过你们那吧。”

这位油商的胃口倒是不大,点头说好,回去就先汇款发运两百台相机。

让卫东直到跟坐进金卓群张罗的酒席里,才顺口给于松海说起这事,表达个自己又开发出一片儿销售商。

记者还连忙喜滋滋的记下来,这都是可以提到文章里的细节。

正在倒酒的前文艺兵却说:“这油商拿去卖多少钱,可就不由你控制吧。”

让卫东嗯?

真是心里一亮,不得不承认自己没这种灵活的脑子。

人家就是能一眼看到关键所在:“对……实话说,这相机拿去卖49、79、99都不过分,我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以毋庸置疑的低价,低到没有竞争者可以比得过,才能薄利多销。”

这又是后世所有人都熟悉的互联网思维。

连家门口卖菜送上门的APP,都要低价杀到没有竞争对手能跟进,这个市场才能被自己独占垄断。

唯有独占,才能卖出几十万,几百万个,在整个市场还没抛弃胶卷相机的年代,狠狠的赚一大笔。

就这么一得意,说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