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这次对李青说出了今日来访的目的:
“贤侄,老夫今日前来,有两件要事,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青微微颔首,语气谦和的说道:
“世伯请讲,但凡小子能帮得上忙的,定当竭尽所能。”
孔颖达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
“如今这世道,读书人还是太少了,尤其是寒门子弟,更是难有出头之日。”
“这其中最大的症结,便在于读书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孔颖达将昨日与李承乾、李泰、李丽质等人讨论的问题,又细细地向李青复述了一遍。
他详细地阐述了书籍的昂贵、纸张的稀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阻碍了知识的传播,限制了人才的涌现。
李青静静地听着,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孔颖达所说的这两个问题,他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这些技术,李青的手机里甚至还保存着详细的教程视频。
原本,李青的计划是先集中精力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他打算等到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技术成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确保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之后,再逐步推出这些文化领域的革新。
毕竟,只有当人们吃饱穿暖,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
不过,既然孔颖达今日主动提及此事,李青意识到就准备适当提前这个进程。
他估算了一下时间,再过两个月左右,第一批种植的土豆和红薯就将迎来丰收。
届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高产作物,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实现大唐百姓的“土豆红薯自由”。
在这个基础上,提前推动文化领域的变革,丰富大唐的精神文化生活,似乎也并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就在李青凝神思索之际,一阵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耳畔骤然响起。
“为了丰富大唐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对宿主发布任务:请宿主让一百万大唐百姓接受四大名着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