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元首决定合围基辅

要知道南方集团军群虽然人数众多,但兵力构成极其复杂: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有63个师,但其中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等仆从国的军队。这些仆从国军队在战斗力、装备和协同作战能力上与德军有差距,拖慢了整体进攻速度,且在指挥和协调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让伦德施泰特元帅头疼不已。

这里,恰恰才是苏军防御的重点,部署在此的是苏军精锐的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深知乌克兰和高加索方向的战略资源对于德军的重要性,认定这将是德军进攻的重点区域,因此在西南方面军投入了大量兵力,总兵力高达130万之多。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使得南方集团军群难以迅速突破防线,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且,德军此次面对的对手是年轻的基尔波诺斯上将。这位将领作战固然勇敢无畏,但毕竟经验尚浅。由于苏军经历了大清洗,大量经验丰富的将领被肃清,他作为年轻将领得以迅速提拔。仅仅在两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团长,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着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按理来说,以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卓越军事才能,对付基尔波诺斯本应轻松加愉快。然而,他吃亏就吃亏在指挥的部队大多是杂牌军,各部队之间协调进攻实在是困难重重。不同国家的军队,有着不同的作战风格、训练水平和指挥体系,要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谈何容易。

早在几年前,约瑟夫便凭借着敏锐的战略眼光,预判到希特勒一定会主攻基辅方向。因为基辅地区不仅是欧洲着名的大粮仓,拥有丰富的粮食资源,而且顿巴斯地区还蕴藏着巨大的煤矿,这些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约瑟夫同样痴迷于战争经济学,深知这些资源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此地布下重兵防守,配备了大批先进的坦克和火炮,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所以伦德施泰特元帅推进缓慢也是有原因的。而且南方集团军群兵力不足,再加上地形复杂,所遇之处多为沼泽,重武器无法快速突进,仆从军又杂乱无章,这让苏军的西南方面军有机会分出一部分兵力威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后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希特勒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有必要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他决定让中央集团军群麾下的古德里安将军,率领其精锐的第三装甲集群挥师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会合,从而彻底合围基辅的西南方面军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想到,希特勒的这一决定,在德军统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瞬间炸了锅。作为陆军总参谋长的哈尔德,坚决反对合围基辅这一战略决策。

“尊敬的元首,苏联首都莫斯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苏联的政治中心,象征着国家的核心,更是主要的工业区和交通枢纽。我坚定地主张集中全部力量进攻莫斯科,一旦成功拿下此地,苏军必然会丧失战斗意志,进而放弃抵抗,彻底投降。”哈尔德言辞恳切,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