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神学主题与关键概念
神的属性
全地的主权:神使敌人“心刚硬”(11:20),这一行为与法老事件(出9:12)相似,都显明了神的审判权柄。神是全地的主宰,有权决定人类的命运。当人类悖逆神的旨意,犯下罪恶时,神会以审判的方式来彰显祂的公义。这种审判不仅是对罪恶的惩罚,更是对神的主权的维护。通过使敌人心刚硬,神让他们无法悔改,从而接受应有的审判。
信实的成全:神曾应许亚伯拉罕“赐地给后裔”(创15:18 - 21),在约书亚记第十一章中,这一应许历史性地完成(11:23)。这充分证明了神的信实,神的应许永不落空。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神都会按照祂的计划和时间,实现对人类的应许。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我们相信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应许同样会实现。
人的责任
顺服的彻底性:约书亚“砍断马蹄筋”(11:6, 9),严格执行了禁用战车的命令(申17:16)。这一行为体现了约书亚对神命令的高度顺服,他明白神的命令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违背神的规定。相比之下,扫罗保留亚甲(撒上15:9),没有完全按照神的吩咐行事,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告诉我们,顺服是信仰的核心,只有完全顺服神的命令,才能得到神的祝福和帮助。
群体的合一性:以色列全民参与战役(11:7),这种群体的合一性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每个以色列人都在战役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共同为了实现神的应许而努力。这预表了教会“百节各按各职”(弗4:16)的合一状态,在教会中,每个信徒都有自己独特的恩赐和使命,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使教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完成神赋予的使命。
四、跨经文关联与批判性反思
新旧约呼应
夏琐与巴比伦:焚毁夏琐(11:11)预表了巴比伦的倾覆(启18:2),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神学联系。夏琐和巴比伦都象征着傲慢权势,它们凭借自身的力量和地位,无视神的存在,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然而,神的审判最终降临,夏琐被焚毁,巴比伦也遭受了倾覆的命运。这表明神对傲慢权势的审判是必然的,无论多么强大的势力,只要违背神的旨意,就必将受到惩罚。
属灵争战的应用:迦南人的铁车在属灵层面象征着文化压迫,如当今社会中的世俗主义。世俗主义强调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忽视了神的存在和人类的精神需求,对信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信徒需要以“信德的藤牌”(弗6:16)来抵御这种文化压迫,信德的藤牌代表着坚定的信仰和对神的信任。只有依靠坚定的信仰,我们才能在世俗主义的浪潮中坚守自己的信仰,不被其影响和侵蚀。
批判性问题
神为何容许迦南人刚硬(11:20):神容许迦南人刚硬,是为了显明审判的公义(罗9:22 - 23)。正如法老成为神荣耀的器皿(出9:16),神通过使迦南人刚硬,让他们无法悔改,从而接受审判。这并非是神的残酷,而是神对罪恶的坚决态度。神的审判是公义的,是对罪恶的回应,同时也是对神的圣洁和公义的维护。
彻底灭绝的伦理争议:迦南人存在着严重的恶行,包括婴孩献祭(利18:21),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神的道德准则,极其残忍和邪恶。神以以色列为洁净工具,对迦南人进行审判,是为了清除这片土地上的罪恶。而在新约中,虽然强调“爱仇敌”(太5:44),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神的审判。终极审判仍然存在(启20:15),神会在适当的时候对所有的罪恶进行审判。“爱仇敌”更多的是一种对个人内心态度和行为的要求,即我们要以爱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希望他们能够悔改,但对于罪恶本身,神的审判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