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一
题目
约书亚记16:10提到“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以法莲中间,成为服苦役的人”。结合士师记1:27-29(玛拿西未逐迦南人)与列王纪上9:16-21(所罗门强迫迦南人作苦工),分析这一命令的演变如何反映以色列对神旨意的偏离?其后果如何呼应申命记20:16-18的警告?
答案
经文对比与神学解析
命令的偏离过程:
约书亚时代:依据约书亚记16:10,以法莲支派没有将住基色的迦南人赶出,而是选择让他们成为服苦役的人。从行为本质上看,这是对神命令的一种妥协。神原本的旨意是让以色列人将迦南人全然赶出应许之地,而以法莲支派却因看到迦南人的经济价值,想利用他们来为自己服务,从而在执行神的命令时打了折扣。
士师时代:参考士师记1:27 - 29,玛拿西支派同样未能驱逐迦南人,选择与他们容忍共存。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由于与迦南人长期共处,以色列人的信仰逐渐混杂。迦南人有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以色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受到影响,开始拜偶像,正如士师记2:11 - 13所记载,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所罗门时代:列王纪上9:20 - 21表明,所罗门王大规模奴役迦南人。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神命令的背离,更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表现。神教导以色列人要“爱人如己”(利19:18 ),所罗门王却将迦南人当作奴役的对象,只为满足自己王国建设和统治的需求,完全违背了神的教导。
申命记警告的应验:
申命记20:18明确指出“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 。在士师时代,迦南文化对以色列的侵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色列人与迦南人共处,学习了他们的恶俗和可憎之事,导致道德与信仰堕落,如士师记3:5 - 6记载,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他们却效法这些国民,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偶像。
所罗门娶外邦女子(王上11:1 - 2),这一行为直接源于政治经济联盟。所罗门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获取经济利益,与外邦女子联姻,而这些外邦女子带来了她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最终导致所罗门王和以色列人偏离神的道路,引发了王国的分裂,这正是申命记警告的应验。
核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