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神色认真地说:“这个阶段重点是强化读写思维,衔接国际标准。课程会进行剑桥KET/PET对标训练,让孩子熟悉国际英语考试的模式和要求。建立学术英语写作框架,教孩子如何写规范的英语作文。开展批判性思维讨论,像环保、科技这些热门议题,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会进行原版小说精读,比如《Charlotte's Web》,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我好奇地问:“那这个阶段和家长沟通时,强调哪些方面比较重要呢?”
林教授回答道:“你可以告诉家长,‘这个阶段重点培养‘用英语学习’的能力,我们会引导孩子分析英文新闻、撰写观点小论文。结课时80%学员能达到CEFR A2 +水平,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超前一年的基础。’让家长了解课程对孩子未来学习的重要性和帮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完林教授对各个阶段课程的详细讲解,我对课程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但我知道,家长们在选择课程时,除了关注课程内容,还会有很多其他的担忧和疑问。于是,我向林教授请教如何解决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林教授,在实际推广课程的过程中,家长们通常会关心课程效果、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升学衔接等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林教授胸有成竹地说:“首先是效果可视化体系。我们可以提供月度学习报告,用词汇量、发音准确率曲线图等数据直观展示孩子的学习进度。定期拍摄课堂视频片段,对比孩子首次课和三个月后的表现,让家长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还可以引入国际标准测评,像STAR、剑桥少儿英语测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国际标准下的英语水平。”
我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心里想着这些方法确实能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林教授接着说:“对于个性化补偿机制,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比较薄弱,比如拼读薄弱,就赠送4节专项强化课,帮助孩子弥补不足。每学期还可以安排1V1学习方案调整会议,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我不禁感叹林教授考虑得真是周全。我又问:“那升学衔接方面呢?”
林教授说:“在小学段,我们要保障孩子掌握600 +核心词汇,远超课标要求,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初中段,我们会提供原版教材衔接课,比如用《Think》教材衔接新概念,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并且能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保持领先。”
我点了点头,又问:“很多家长想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