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围城前夕,闯军将至

大明忠勇侯 明月天兴 939 字 1个月前

“次辅大人不必忧虑,吴三桂这次带上了宁远百姓,他们行军非常缓慢。圣旨发了这么多天了,才刚出山海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大内之中,此时朱由检正在东暖阁里坐在御案上看着最近的奏折,时不时地嘴里嘀咕:“吴三桂……吴三桂。”东暖阁内,烛光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不定。四周的帷幔陈旧而黯淡,颜色早已褪去了昔日的鲜艳。

地上的金砖因岁月的磨砺而失去了光泽,几处还出现了细微的裂痕。一张宽大的御案摆在中央,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急报和奏折,杂乱无章地散落着。角落里的铜炉中炭火微弱,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却难以驱散屋内的寒意。崇祯就坐在那把略显破旧的龙椅上,身形疲惫而落寞,龙椅的扶手已被摩挲得光滑,却也难掩其木质的干裂与黯淡。

站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见此,安慰道:“皇爷放心,那吴三桂是我大明勇将,关宁军更是我大明的精锐,京师一定会转危为安的。”其实王承恩心里很清楚,圣旨发下去这么长时间了,吴三桂的行动拖拖拉拉,只怕等闯贼兵临城下,吴三桂还没能来勤王,但见皇爷如此忧心忡忡,他不能不安慰。

崇祯抿了一口茶,在烛光下,他面容苍白,眉头皱得很深,一脸的疲倦,仿佛已经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年仅三十四岁的他,如同一个老人一般,两鬓斑白,已生华发。

王承恩看着看着,就流下了泪水。

“大伴哭什么,其实你不用刻意安慰朕,朕心里很清楚,这关宁军不是大明的,是他吴三桂的。”

闻言,王承恩赶忙跪下磕头请罪:“老奴该死,老奴该死。”

崇祯将王承恩扶起来,主仆二人面面相觑,眼中都带有泪痕。

崇祯说:“如今还有谁能来勤王,刘泽清、左良玉,还是他吴三桂?都不可靠,江南的兵太远,远水解不了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