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心中一惊,小声问道:“皇爷,这……”崇祯语气坚定:“勋贵与国同休,国家有难,谁都不能例外。”
王承恩应了一声,跟着崇祯回宫。
黄义明一路策马狂奔,向着宣府疾驰。一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影,若隐若现,出现后又消失。黄义明心中猜测,这些应该是陛下安排查探鞑子奸细的人。
众人一刻不停,策马狂奔。赵靖看向自家将军,提醒道:“将军,您的伤还未痊愈,是否要稍作休息,再继续赶路?”
黄义明骑在马上,夜风呼呼吹过,侧脸说道:“无妨,本将没事。必须要快,我们必须迅速赶到宣府,与大军会合,全军换装,随时准备迎战入关的八旗军。”
马翔麟紧紧握着手中的马鞭,时不时抽一鞭子,催促胯下战马。他心中如烈火燃烧,只想早日与清军交战。每每回想起在浑河血战中死在鞑子刀下的族中子弟,他就怒火中烧,只想在战场上多杀虏贼,报仇雪恨。
左良玉看着跑在自己前面的忠勇侯,心中对这一战多了几分底气。他暗自思忖:陛下连自己刚完婚的女婿都舍得派出来跟鞑子作战,且这忠勇侯不像自己在围剿流贼时遇到的关内人马那般战力低下,文官瞎指挥又迂腐。此人倒是有勇有谋,与他合作,这一战自己说不定就能建功立业。
众人快马加鞭,向着宣府疾驰。一人双马,采取人歇马不歇的方式。经过一夜急行军,第二日辰时,众人赶到了宣府,战马都已累得趴下。
早已在宣府附近养精蓄锐的一万骑兵,为了隐蔽,分散开来。此时,他们终于等到了自家主将的到来。
黄义明下马后,吩咐人给战马喂些草料,转身对左良玉和马翔麟吩咐道:“大军等夜色降临后入山,我们不进城,也不能被宣府守城的守军发现。”接着,他又对自己的亲兵赵靖说:“你带上人,去后面迎接东厂的人,务必尽快把甲胄运到山里,与大军会合。”
赵靖抱拳领命,招呼了三百人,打马向后方而去。
左良玉眼神中带着疑惑,说道:“忠勇侯,我军不进宣府吗?鞑子若是来袭,必然会有一路大军攻破长城,攻打宣府,占领遵化,进攻昌平,那我军……”
黄义明语气郑重地回道:“左帅,我军进城很可能会暴露行踪。况且我军是骑兵,打的就是突袭。正因清虏会攻打宣府,所以我们才在山上等着他们。等清军攻破宣府,定会向东进攻遵化,那时清军必然心高气傲,我军以逸待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左良玉一听,心中一震,暗自思忖:这黄义明胆子可真大,敢拿宣府做诱饵。但他只是面上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马翔麟倒是觉得没什么。此前李贼进攻京师,宣府不战而降。虽然李贼败走,北方皆已反正,可城中那些人,要是知道他们来了,指不定会生出什么心思。能投降李贼,若是清军来了,也难说不会继续投降。
冉阿猛见自家将军正在思考,便操着粗犷的嗓音问道:“忠勇侯让大军等夜色后进山,而不进城,这是何意啊?难道他是怕清军入关攻打宣府,所以避战吗?他要是怕跟清军交战,他不打,将军,咱们土司兵可不怕,我们敢跟清军战,一定要为族中子弟报仇!”冉阿猛说着,还拍了拍腰间的两把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