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科举改制赢,荣耀耀古今

朝阳的光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载淳站在养心殿内,目光如炬,扫过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那是关于新科举制度推行的各项事宜。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涌动着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一丝对未知的担忧。

他知道,这一步,关乎大清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礼部贡院,此刻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工匠们忙着修缮考棚,官员们核对考生名单,空气中弥漫着纸墨的清香。

新科举制度即将全面推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希望,也带着一丝忐忑。

然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暗流涌动。

韩礼部尚书,此刻正襟危坐于府中,眉头紧锁。

他回想起在朝堂上被载淳挫败的一幕,心中怒火中烧,指甲狠狠地掐入手心,留下深深的血痕。

他绝不能让这个新科举制度顺利推行,他要守护的是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改革!

另一边,富察氏在后宫中,听闻前朝的种种,眼中满是担忧。

她知道,载淳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支持他。

她的目光越过重重宫墙,仿佛能看到载淳坚毅的身影

翌日朝堂之上,韩礼部尚书联合一众守旧势力,再次发难。

他们如同困兽犹斗,言辞激烈,声嘶力竭地指责新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有人说这新科举制度违背祖宗礼法,有人说这新学科乃是奇技淫巧,更有人说这是在动摇国本,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愤,仿佛要将载淳淹没在口水之中。

载淳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沉静如水,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控诉,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知道,这些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缓缓起身,走到众臣面前,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人的脸庞。

他语气平静,却充满了力量,一字一句地反驳着他们的指责。

他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将新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娓娓道来,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站在人群中的周教育官员,看着朝堂上激烈的争辩,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