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咋办?开始造吧。这回鸿钧老祖有了帮手,小哥仨立即行动起来,开始了神奇的动物制造之旅——就有了接下来的“鳞潜羽翔”。

我们从“鳞”开始。“鳞”从其字体结构来讲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鱼”代表的是物种;粦(lín),是磷的异体字表示闪烁的磷光;所以“鳞”的意思是密集覆盖在鱼类身上、光滑闪亮的薄片状护甲,有时也代指有鳞甲的动物。

“羽”,象形字,甲骨文就已经出现。字形像两根鸟羽的样子,每根一根羽毛,都有一根主干,两旁长满了羽绒状的东西。也有人认为,甲骨文的“羽”描绘的是鸟的翅膀。无论哪种理解,羽和翼是不可分的,鸟儿有羽毛才能飞行。所以“羽”本义就是羽毛,后来“羽”代指翅膀。这种解释更加合理。如《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昆虫也靠翅膀飞行,于是从飞禽的羽翅又引申指昆虫类用于飞翔的器官,如《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莎鸡,今云纺织娘。这是说纺织娘振动翅膀发出鸣响。

“潜”,形声兼会意字,始见于篆文,篆文从水朁(cǎn)声。字形中左边的水,表示和水有关,右边的声旁“朁”也有插入之意。所以“潜”造字本义就是进入水中的意思。

“翔”,形声字,从羽羊声。形旁“羽”为就是代表鸟的翅膀,表示翔的本义与鸟羽有关;声旁“羊”,在汉字中通常有"祥"的意思,表示平静祥和的意思。综合起来,“翔”的本意是鸟张开翅膀在天空中安详的盘旋。

我们说“鳞潜羽翔”,其实代指的是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并不只是鱼和鸟。开始造物之初,上清灵宝天尊最先出手,顷刻之间便造出一批动物。没等他继续,旁边的元始天尊拦住了他:“兄弟,你造的这动物软了吧唧的,在水里游还好,都是水蹭不坏身体。你看你看到陆地上哪行啊,没骨头都走不了,只能乱滚——还得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树枝扎一下就得穿膛而死,石头碰一下就得失血而亡。”太清道德天尊也看出了问题,随声附和着。

“那——我给他们改改?”灵宝天尊挥手之间就把一些动物加上了硬壳。刚加完,道德天尊马上就拦住了他:“你要加壳给陆地上的加还好点,水里的你还是别加了。你看那贝壳你给加了硬壳,直接沉底了——水流不冲它,就只能在那沉着,连动都动不了。我都担心会不会淹死。你要是不留点会动的能游过去让他们吃,这些东西都得给饿死。”灵宝天尊看了看确实如此,不禁挠了挠脑袋,没再给剩余的那些软体动物加壳了。

“你给这些没壳的加上鳞甲,这样又有防护,还能动。”元始天尊给他出主意。这倒合了灵宝天尊的心意,立刻行动起来。一通忙活完成放眼望去,不禁有摇起了头。水里的还好些,陆地上主要都是带了壳的虫子,除了灵宝天尊改丢了的。陆地成了虫子横行的世界,时间一长估计都成灾了。

“咱们需要早点能够吃掉这些虫子的,来掌握平衡。”元始天尊说道。

“造啥?”灵宝天尊问道。

“早点鸟和兽吃虫子。”道德天尊说道,“还得造些吃草的,再造些吃肉的物种来吃这些……”道德天尊边想边说,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动手演化。终于小哥仨把动物按照食物链的循环演化完成了。带翎羽在天上飞,长了毛地上跑,带壳的土里钻、水里游,有鳞甲也分了水陆两栖,软体的就只能在水里晃悠了。随着他们哥仨的不断演化,大地之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有软体的、带壳的、有鳞的、生羽的、长毛的,各式各样,互为约束,生生不息。天空中飞翔的,陆地上奔跑的,湖海里遨游尽皆演化出来,在寰宇之下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