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决定用此事来试探一下,看看文官集团愿不愿意妥协。如果愿意妥协,那历史就要从此改写了。那以后什么土木堡之类的统统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支皇帝世系,说不定连1644年都不会亡国。
可惜,文官集团并不愿意放过这个把持国政的机会,搬出了所谓的“遗诏”。
其实大部分明朝皇帝的“遗诏”都是皇帝死后大臣拟的,朱瞻基这个“遗诏”也不例外,朱瞻基死前已经多次昏迷,哪有那闲工夫立遗嘱啊。
“遗诏”说让太子继位,由内阁三杨、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赵国公赵辉六人辅政,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国政。
太后见内阁态度强硬,也没作其他打算,便牵着朱祁镇的手,带他到乾清宫,命人召集辅政六大臣。
“这便是新皇帝了。”太后公开宣布立朱祁镇为皇帝。
王振在一旁立马应和道:“请皇上升座……”
太后看了一眼王振,暗暗点头。
赵辉等六人便都纷纷山呼万岁,算是承认了朱祁镇的皇位。
接下来的事情便没有悬念了,朱祁镇登基,尊孙若微为太后,生母胡氏为太妃,尊张氏为太皇太后。
朱祁镇的年号也选得很令人玩味,“正统”,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
朱祁镇登基后,由于朱瞻基年初就挂了,因此今年便还是宣德十年,按惯例,这一年内,是不能更改先皇的政策的。所以不管是下西洋、开海还是钞关榷税,都一切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