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县令到任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498 字 14天前

陈吉发这边忙的脚不沾地,那边厢,江夏县新任县令走马上任了。

巧得很,正是陈吉发同科的进士汪元兆。

汪元兆是苏州人,今年三十七岁,算是士绅之家,祖上并不显赫,但却代代都有人读书,到汪元兆这一代,总算出了个进士。

像他这般出身,虽然比不上周之茂人脉广泛,却也多少有些根底。加上苏州同乡帮衬,于是补了江夏县的缺。

下车伊始,汪县尊先去拜访知府邓来鸾,又依次向湖广布政和楚王府递了拜帖,送了厚礼。等到总算将各路神仙打点到位,稍微闲时,便带着师爷四处走动,查访民情。

初来江夏,汪元兆便觉得这县城虽然位列中县,实则有上县的繁荣。尤其是靠着夏口码头的那几排街道,已经将城门口两侧的空地完全填补完全,满眼都是熙熙攘攘的客商和鳞次栉比的房屋。

如今在这方热闹所在漫步,另一个感受就是流民乞丐非常少。

汪元兆来之前就听说,原先的县令刘勷在考选中评价优异,有项重要的成绩就是治安搞得好。

湖广布政使还给朝廷上了个折子,推荐江夏这种“引流入哨”制度,将流民安置在县城周边的固定哨点,只要参与维持治安不作乱,就能获得土地、农具、种子等方面补贴,让他们在本地落脚。

但这套简单易于推广的制度,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府县都流产了,原因在于,即便是郊区荒地,大多数也都是有主的。

许多县虽然学了这些做法,却没有相应的组织能力,乡绅也不配合,因此不了了之。

汪元兆想知道江夏是如何做到的,他从夏口码头向南走,刚过了巡司河,便发现周围的景象与他印象中的城郊乡村迥然不同起来。

过河后的这片苇塘明显是城郊荒地,如今正有大量简易的木板房聚集,周围扎着篱笆,正是一处流民哨点。

有两个白役正在组织流民安置,他们都是捕房赵天河的手下。来县里之后,汪元兆也打听过县里的这些地头蛇,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捕头赵天河,他主导了整个“引流入哨”工作,以至于颇得刘勷倚重,如今负责整个县里的流民安置和治安巡逻,权力已经远大于普通捕头,堪比县丞。

汪元兆上前,装作路过的客商,找那两个白役攀谈。

“小哥是在安置流民?”

“是,请问这位大人是何方来客?”

“某家苏州行脚商,看你们这般聚集流民,很是好奇。小哥可否为在下解惑?”

“看您举止可不像商人。”那白役嬉笑着,却出乎意料的好说话,“不过您有事便问,安置流民算是江夏一大善政,老大吩咐,若有人问,则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