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发有些尴尬,他只是为了拉家常随便说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间点知识的传播有多慢,而且,《两个世界的对话》因为支持日心说,被教皇乌尔班八世列为禁书。
虽然因为教皇同伽利略的私交原因,这本书的封禁以及对伽利略本人的处罚没有对哥白尼那么严酷,但若说短时间内传到明国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合作社平时与海商有些交流,前段时间无意获得了这本书的信息。实际上,根据我们的一些研究表明,伽利略先生的主张才是正确的,我们脚下的地球,的确是围绕太阳在运转。”
汤若望神色有些复杂,他看了看身后的几名年轻的传教士。
“如果您对上帝创造的世界研究已经如此深入,那么,您是否介意我们用各自的研究做个比较呢?我们认为,日心说只是为了简化计算,但地心说才更符合观测事实。”
“您所谓的观测事实只是因为很多观测手段落后罢了。”陈吉发笑道,“天上的亿万星辰,并不是地球周边的尘埃,也不是地球与行星的背景,它们是遥远存在的庞大星系,因为距离太远、运动周期太长,无法被人类目前的观测手段掌握罢了。为了证明这点,我们可能需要一座新的天文台。”
“您的想法令人震惊!”
“如果您考虑在这里留一段时间,以论证日心说和地心说的问题,那么,我想,江夏合作社能够为您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建设一座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甚至可以支持您在这里建立属于耶稣会的大学。”
这两个条件对于属于耶稣会的汤若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重视学术研究的耶稣会在天主教内一直是一支相对进取的派别,有机会将“上帝的世界”研究得更加透彻,有机会在明国建立宗教大学,无疑是耶稣会重大的突破点,如果真的完成了这两项工作,那么明国的教士们甚至有能力反过来影响到罗马教廷的决策。
“这两件都是大事,必须由龙华民主教来决定。”汤若望恭敬行礼道,“但陈先生对天主教会展示的诚意令人感动,我们会极力促成此事。”
正在谈话间,有小厮来报告书院的陶樱女先生请,说是来了位叫做宋应星的大人,请他过去见个面。
真是巧了,前脚来了个汤若望,后脚来了个宋应星,都是明末难得的人才,属于这个时代顶尖的科学家了。
陈吉发很高兴,向汤若望解释清楚,并邀请几位传教士参加今晚的接待晚宴。
来到金口书院的时候,担心女儿的邓来鸾知府已经先到了。
书院正门关着,开左右侧门,男左女右,分道而行。邓来鸾是头一回到招收女学生的书院来,急着想要走右边去找女儿,却被门口的镖师拦住,礼貌提醒他,男子只能走左边。
“若是见山长呢?”
“需要预约。门口收了拜帖,自然会带您去。”
邓大人见管理这么严格,反而放心了些,不再着急,干脆从左侧门进去,想看看这书院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