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是陈吉发派来的,在江夏的时候,跟在陈吉发身边,总社的人同他都熟,因此,王绍康也不好当面顶撞,只闷闷道:
“忙倒不怕,咱们都是盼着合作社好的。之前吉民哥带着我们,也是每日忙碌,才有南京合作社今日的规模。”
“嗨,他边读书边管事,到底还是精力不济的,而且他学得还是夫子们那套,不比我们这些上了学堂的思想新。往后咱们的步子要大一些。”
王铁柱说了这些,又拍了拍王绍康的肩膀道:“你是我族弟,往后要多多支持我。”
王绍康毕竟是个十四岁的少年,听了这番话,心中已经厌恶至极,到了爆发边缘。
他强忍着恼怒,咬牙道:“小叔先忙,石头还有事,回头陪您聊。”
王铁柱见着王绍康不买账,也不恼,只勾嘴笑了笑,便放他跑了,心中琢磨着该如何整顿立威。
他是苏家湾学堂第一期的老学员,那个时候,还是叫做合作社夜校,白日里请了先生教授佃户子弟学认字,晚上与合作社的那些头头脑脑们一起听陈先生或者宋小姐讲课。
上课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班次严明,都是自愿来听,大家围坐一起,互相讨论,与其说是正规上课,不如说是思想碰撞。
合作社发展得很快,不过几个月时间,陈公子就又专门拨了银子,扩建夜校,正式成立了苏家湾学堂。
学校变得正规起来,他们这些孩子也有了正规的课程。
不过,王铁柱总是忘不掉最初的那几个月,他一个佃农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了那么多的管理者,第一次听到了天下大治的道理,震撼非常。
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跟着陈公子,成为合作社体系最坚定的践行者,用富民治民、民生民权的路子,去实现心中的大同世界。
不过,当时合作社的那些理论、学说,都还只是在内部交流,都还是用泥腿子能听懂的语言去阐述,很多人对此是有些不屑一顾的。
直到今年,陈公子成立了金口书院,开始正式对外出版理论着作,这些原本讲给学子听的理论,才慢慢向外传播开来。
王铁柱来了南京,正感觉自己可以大有作为,在这帝国陪都,宣扬合作社的声名。
不过,南京分社这边,原本是陈吉民管辖。
陈吉民作为陈吉发的堂弟,其实并没有上过苏家湾学堂,请的夫子,也是外面的儒生,未来,是打算走科举道路的。
陈公子在某次私下里解释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现今阶段,只有陈家人和外部盟友们尽可能的多从明帝国争取政治资源,才能更好的营造合作社和平发展的环境。
但王铁柱认为,这多少有些对外妥协的意思了。
以合作社如今的实力,应该稍微大胆些,就像他在大冶做的那样,将工人、农民都发动起来,连县令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的。
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他自己的人。
王绍康本来是个很好的对象,不过那小子现在对他还有些别的看法,只能慢慢争取。
王宝珠是陈吉发的妾,而且王铁柱不怎么看得起女人,这也是他觉得陈吉发的政策中最难理解的地方,重用那么些女人做什么?
陈吉发总说夹带无人,那些青楼歌姬、世家女子都识字,能争取要尽量争取,甚至金口书院的山长陶樱都是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