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班师回朝,洛阳权贵争相迎

袁尚摆了摆手,示意张飞稍安勿躁,目光转向荀攸,问道:“军师,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荀攸眼中精光一闪,胸有成竹道:“主公莫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车骑将军之位,既然朝廷给了,我们便坦然接下。节制冀州军务,责任重大,但也正是我等建功立业,安身立命之机。冀州民生凋敝,正需良才治理,主公若能在此地施展抱负,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必能赢得民心,积蓄力量。待根基稳固,实力壮大,区区朝堂倾轧,又有何惧?”

他顿了顿,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至于那些宦官的拉拢,外戚的忌惮,我们不妨虚与委蛇,左右逢源。既不与宦官同流合污,也不与外戚正面冲突。暗中积蓄实力,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图后计。”

荀攸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清晰透彻,众人听后,皆觉茅塞顿开,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也消散了不少。张飞虽然还是有些愤愤不平,但也明白荀攸所言极是,只能瓮声瓮气地哼了一声,不再言语。关羽捋着胡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赵云则目光坚定,神情肃穆,显然已经做好了为主公效命的准备。

关羽等人闻言,心中稍安,齐声道:“主公所言极是,我等愿誓死追随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袁尚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沉声说道:“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日,明日一早,班师回朝!剩余兵马原地休整,协助卢公处理善后事宜。此番回洛阳,定要风风光光,让那些朝堂权贵,好好看看我们袁家子弟的风采!”

“诺!”众将齐声应诺,声音洪亮,气势如虹。

第二日清晨,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广宗城的大街小巷。袁尚率领亲卫部曲,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回洛阳的征程。经过数月的征战,将士们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的喜悦和自豪。

他们亲手平定了黄巾之乱,为天下苍生立下了不世之功,这份荣耀,足以让他们挺胸抬头,傲视群雄。

队伍旌旗招展,铠甲鲜明,刀枪映日,气势恢宏。沿途百姓夹道相送,欢呼雀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袁尚骑着白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目光坚毅,神采飞扬。经过广宗城,下曲阳的重建和仁政推行,民心已然归附,百姓对袁尚充满了敬爱和拥护。

队伍行进缓慢,一路之上,不断有地方官员前来迎接,献上肉食,慰劳大军。袁尚一一接见,态度谦和,言语得体,更是赢得了地方官员的赞誉。

数日后,队伍抵达洛阳城外。远远望去,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宫阙,无不彰显着这座古都的庄严和繁华。洛阳城门洞开,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场面盛大,远超袁尚的预料。

城门外,早已聚集了无数官员和士绅,为首的正是司空张温、太尉崔烈等朝廷重臣,以及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此外,还有无数洛阳城内的权贵豪门,争相前来迎接,场面之隆重,堪比帝王凯旋。

袁尚勒住马缰,看着眼前这阵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看来,这洛阳城内的权贵们,比他想象的还要“热情”得多。

张温、崔烈等人迎上前来,笑容满面,拱手施礼:“恭迎车骑将军凯旋!”

袁逢、袁隗等袁氏族人更是激动不已,纷纷上前拉着袁尚的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显甫,你这次可是为我们袁家争光了啊!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功勋,真是虎父无犬子!”袁逢满脸欣慰,拍着袁尚的肩膀,赞不绝口。

“是啊,显甫,你做得很好,我们袁家后继有人啊!”袁隗也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骄傲。

袁尚一一回应,态度谦逊,言语得体,既不显得倨傲,也不显得谄媚,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