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袁尚抬起头,看向荀攸,语气中带着一丝疑问,也有一丝了然。
荀攸点头,神色凝重,“正是。鲜卑寇犯,多选在秋冬之际。此时草木枯萎,牲畜膘肥,又值中原收割之后,边境守备稍有松懈,正是他们劫掠粮草,补充过冬物资之时。”
赵云上前一步,沉声道,“主公,鲜卑寇犯,事关重大。幽州乃冀州北面屏障,若任由其攻城掠地,恐生肘腋之患。”
袁尚点了点头,神色肃然。幽州告急,这消息来得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自黄巾之乱后,大汉朝廷威信扫地,边境防线日益空虚,胡人寇边之事屡见不鲜。只是没想到,这次鲜卑人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大,直接威胁到了幽州腹地。
“幽州牧刘虞,乃是汉室宗亲,素有贤名,镇守幽州多年,深得民心。”袁尚沉吟道,“此次鲜卑寇犯,他竟也抵挡不住,可见来犯之敌,绝非寻常。”
荀攸点了点头,补充道:“据探子回报,此次鲜卑寇首,乃是轲比能。此人乃是鲜卑族中少有的雄才,骁勇善战,深得鲜卑各部敬畏,近年来,势力扩张极快,隐隐有统一鲜卑各部之势。”
袁尚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轲比能,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轲比能崛起于曹魏时期,曾多次率军侵扰边境,给曹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是北方边境一个极具威胁的人物。没想到,在这个时间点,轲比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对大汉边境发起了挑战。
“幽州告急,唇亡齿寒。”袁尚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目光锐利,沉声道,“冀州与幽州相邻,一旦幽州失守,鲜卑铁骑南下,冀州首当其冲,绝无幸免之理。”
赵云抱拳道:“主公所言极是。我军当立即出兵,驰援幽州,共抗鲜卑!”
荀攸也点头赞同:“主公,幽州之危,亦是我冀州之危。出兵援救,义不容辞。且此战若胜,亦可扬我军威,震慑冀州内外,为主公日后掌控冀州,奠定根基。”
小主,
袁尚目光扫过两人,心中已有了决断。幽州告急,对于他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若能借此机会,出兵援救幽州,击退鲜卑,不仅可以解除冀州之危,更能提升他在朝廷和天下人心中的声望,为他日后逐鹿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袁尚声音沉稳,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令下去,即刻点兵!”他起身,目光扫过赵云和荀攸,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利剑,扫去了清晨的几分慵懒,取而代之的是决战千里的锋芒,“子龙!”
赵云立刻抱拳,身姿挺拔,肃然应道:“末将在!”
“命你即刻返回军营,传达我的军令!”袁尚语速加快,条理清晰地布置着任务,“第一,全军上下,即刻进入战备状态,清点兵马粮草,检视兵器甲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集结。第二,挑选精锐骑兵,组成先锋部队,由你亲自率领,作为大军先导,探明前往幽州的道路,以及鲜卑寇的动向,随时回报军情!”
赵云铿锵有力地回应:“末将领命!”
袁尚转向荀攸,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公达,后勤辎重,军中文书,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荀攸躬身领命:“主公放心,攸必竭尽全力,确保大军粮草无忧,军令畅通。”
“还有,”袁尚略作停顿,目光深邃,“立刻派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往广宗,通知关羽、张飞二位将军。”他的声音顿了顿,加重语气道,“幽州告急,鲜卑寇犯,幽州危在旦夕。让他们放下手中一切事务,火速率领本部兵马,赶赴幽州,听候调遣!告诉他们,此乃军令,不得有误!”
荀攸神色一凛,郑重道:“攸明白!定将主公军令,即刻送达!”
议事厅内,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肃穆起来。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冀州的上空。刚刚经历新婚喜悦的冀州牧府,又将迎来一场新的考验。
袁尚转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幽州的位置,眼神深邃而锐利。幽州,燕赵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次,鲜卑寇犯,不仅威胁着幽州的安危,更关系着整个大汉王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