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民心可用,农为邦本

和煦的春风,拂过邺城内外忙碌的工坊工地。仅仅几日,一座初具规模的工坊已拔地而起,夯土为墙,木料为梁,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景象。

吆喝声、夯土声、木料碰撞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乐章,宣告着冀州新生的蓬勃朝气。

袁尚放下手中的公务,略作歇息,便起身前往工坊工地。他想亲眼看看这凝聚着无数冀州百姓希望的工坊,是否如他预想般充满生机。

当袁尚的车驾缓缓驶近,远远地便瞧见人头攒动,尘土飞扬。还未等车架停稳,便有眼尖的百姓认出了袁尚的座驾,惊喜的呼喊声瞬间如同浪潮般涌来:“侯爷来了!侯爷来了!”

原本忙碌的民夫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自发地汇聚到道路两旁,恭敬地向袁尚行礼。一张张黝黑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他们衣衫褴褛,却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袁尚连忙下车,面带微笑,亲切地向众人挥手示意。他走到人群中,和蔼可亲地与民夫们交谈,询问工坊的进展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

“侯爷,您来了!”一个满脸汗水的壮实汉子,激动地挤到袁尚面前,声音洪亮地说道,“俺是昨日刚来的,多亏了侯爷,俺一家老小总算是有着落了!”

“是啊,侯爷!”另一个略显瘦弱的妇人也红着眼眶说道,“俺们一家逃难到冀州,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是侯爷招募劳力,俺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侯爷,您就是俺们的救命恩人啊!”此起彼伏的感激声,汇聚成一股暖流,涌入袁尚的心田。他看着眼前这些淳朴善良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动和责任感。

“诸位乡亲父老,不必客气。”袁尚温和地说道,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大家都是冀州的一份子,本侯理应为大家谋福祉。工坊的建立,不仅是为了酿酒兴商,更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袁尚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们的心田。他们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此刻彻底安定下来。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安平侯,是真的把他们放在心上,是真的想要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侯爷仁义!”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久久不息。

袁尚在工地上巡视了一圈,仔细察看了工坊的建设情况。工人们干劲十足,一切都井然有序,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他满意地点点头,对徐庶和石韬的办事能力更加赞赏。

离开工地,返回刺史府的路上,袁尚的心情格外舒畅。百姓的热情和期盼,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冀州大展宏图的决心。民心可用,乃是成事之基石。

回到府中,袁尚还未来得及喝口茶,便想起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这可是关乎冀州未来一年收成的头等大事。他立刻命人将徐庶、石韬、沮授三人请到书房议事。

不多时,三人便联袂而至。

“主公,如此急召我等前来,可是有何要事?”徐庶拱手问道,语气沉稳。

袁尚示意三人落座,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眼下春耕在即,乃是农时之要。我冀州经历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若想尽快恢复民生,充实府库,屯田之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