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酒糟养猪,秘法阉割

二人走后,袁尚又拿起笔,开始在纸上涂涂画画。他要根据现代记忆,将养猪场的草图绘制出来。

前世,袁尚本就是农村出身,对养猪并不陌生。小时候,家里也养过几头猪。逢年过节,杀猪宰羊,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记忆中,爷爷曾说过,阉割过的小猪,长得快,肉质好,还没腥臊味。村里有专门的阉猪匠,一把小刀,几根细绳,手起刀落,干净利落。

那时候,袁尚还小,只觉得阉猪匠很厉害,却不知其中原理。如今想来,这阉割之术,与现代的兽医外科手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虽无现代的医疗条件,但阉割禽畜的技术,却早已存在。《史记》中便有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专门的兽医,负责为牲畜治病、阉割。

《五十二病方》中,也有关于阉割马、牛、羊等牲畜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更是提到了多种具有麻醉、止血、消炎作用的草药。

这些,都为袁尚的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养殖理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养猪场。

猪舍的选址,要远离居民区,靠近水源,便于取水。猪舍的结构,要通风、透光、保暖,还要便于清洁。

猪舍内,要分设母猪舍、仔猪舍、育肥舍等不同区域,以便于管理。猪食的配比,也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降低成本。更妙之处在于,猪粪亦是上佳之物,可肥沃田地,可谓一举多得。

袁尚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不时停下来思考。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窗外,月光如水,洒落在庭院中。

养猪场的草图,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徐庶、石韬的消息了。

只要找到合适的阉猪匠,再配以科学的养殖方法,这养猪场,定能成为冀州百姓的“肉库”,为他赢得更多的民心。

这乱世之中,民心才是立足之本。

袁尚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窗外夜色已深,白日里还喧嚣的邺城此刻也沉寂下来,唯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静谧。

他起身走到后院,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书房里的沉闷。刚刚与徐庶石韬商议的养猪之事,在他脑海中又过了一遍。

民生多艰,这肉食之事,虽看似微小,却关乎冀州百姓的福祉。想到这里,心中又添了几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