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青阳暖意

第三百六十五章 青阳暖意

马车刚停在城主府门前,檐角悬挂的铜铃便被夜风拂动,发出“叮铃”脆响,像是在为归来的英雄奏响序曲。府内早已候着的仆役们快步迎了上来,手中捧着的姜汤冒着浓密白雾,白瓷碗沿凝着细密水珠,刚靠近便能感受到暖意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夜风中裹挟的峡谷寒气。李擎苍翻身下车时,银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抬手拂去肩上沾着的冰碴,目光扫过府门前列队等候的侍从,沉声道:“先照料好孩子和伤员,其余事宜稍后再议。”

话音未落,他已大步走向玄机子所在的马车,亲自伸手掀开厚重的棉帘。车厢内,老和尚靠在铺着绒毯的棉絮上,脸色虽依旧苍白如纸,却比来时多了几分血色,手中的紫檀念珠仍在缓缓转动,低低的诵经声透过车帘缝隙飘出,字字落在人心上,像是能抚平所有惊惶。见李擎苍探头进来,玄机子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微光,合十道:“劳烦将军挂心。”

“大师先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府里已备好了软榻。”李擎苍接过仆役递来的姜汤,小心翼翼地递到玄机子面前,指尖刻意避开碗沿最烫的地方。玄机子接过碗时,指腹触到温热的瓷壁,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多谢将军费心,老衲无碍。只是那些孩子……”话未说完,便见几个穿着素色布衫的妇人提着食盒、捧着干净襁褓,快步从府内走出,她们脚步放得极轻,裙摆扫过地面几乎没有声响,走近马车时更是屏住呼吸,像是怕惊扰了布袋里沉睡的幼崽。

“大师放心,城里最好的稳婆和三位御医都在偏院等着,热水和药膏也已备好,定不会让孩子们受半分委屈。”李擎苍扶着玄机子下车,刚走两步,就听见身后传来轻柔的“咿呀”声——王小二正抱着一个蓝布布袋从另一辆马车上下来,布袋口露出一小撮柔软的胎发,里面的孩子不知何时醒了,小手轻轻抓着粗布,发出细弱的哼唧声,像春日里刚破壳的雏鸟在试探着鸣叫。王小二立刻停下脚步,身体微微前倾护住布袋,声音放得比棉絮还软:“乖哦,咱们到新家啦,这里有暖和的被子,还有甜甜的米汤,不害怕了好不好?”

林夏被两名士兵用藤编担架抬下车时,恰好听到这声咿呀。他勉强掀开沉重的眼皮,目光越过人群落在王小二怀中的布袋上,干裂的嘴角牵起一丝极浅的笑意,那笑意像冰雪初融的微光,瞬间驱散了脸上的疲惫。守在一旁的御医周大夫立刻上前,他穿着藏青色锦袍,手里提着绘着金线的药箱,弯腰掀开林夏染血的衣袍时,指尖突然一顿——只见林夏左腿的伤口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黑霜,那黑霜像细小的冰晶嵌在皮肉里,即便在温暖的灯光下,也泛着冷幽幽的光,正是幽冥教阴煞之气的痕迹。

“林公子,这阴煞之气已侵入肌理,虽被纯阳之力压制,却仍在缓慢侵蚀血脉,需立刻用烈酒清创,再敷上纯阳草与当归熬制的药膏,否则三日之内恐生溃脓。”周大夫眉头紧锁,挥手让仆役端来煮沸的烈酒和叠得整齐的白棉布条。林夏点了点头,喉间动了动却没说话——他此刻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士兵按住肩膀,眼睁睁看着烈酒淋在伤口上。灼痛感瞬间传遍全身,他忍不住闷哼一声,额角渗出细密冷汗,却依旧强撑着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偏院方向——那里不时传来妇人轻柔的哄逗声,间或夹杂着孩子满足的喟叹,那声音像一股温热的泉水,缓缓淌过他紧绷的神经,让疼痛感都减轻了几分。

张铁柱拄着临时削成的木杖,在士兵的搀扶下慢慢走到院子里。他刚在石凳上坐下,就见陈三端着一碗姜汤快步走过来,碗里还飘着两片生姜,热气氤氲着他的脸庞:“铁柱,你这腿伤得重,快喝碗姜汤暖暖,周大夫说你这伤得养足一个月才能下床。”张铁柱接过碗时,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低头看着碗里晃动的姜块,突然想起在阴风谷栈道上,自己的弯刀被斗篷人夺走时的无力——若不是李擎苍及时赶到,恐怕他早已摔下万丈深渊。

“咕咚”一口姜汤下肚,辛辣感顺着喉咙滑进胃里,瞬间暖到了心口。张铁柱抬起头,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身影:仆役们正扛着干净的被褥往偏院走,被褥上还带着阳光的气息;大夫们提着药箱穿梭在各个房间之间,不时停下低声叮嘱;几个百姓模样的人抱着布包站在墙角,里面装着刚蒸好的馒头和煮好的鸡蛋,堆得像一座小小的山。看着这热闹又温暖的场景,张铁柱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陈大哥,咱们真的……守住了?”

陈三在他身边坐下,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落在远处灯火通明的偏院,声音坚定如铁:“守住了,你看,孩子们都好好的,青阳也好好的。之前在栈道上,我还以为咱们都要栽在那儿了,没想到李将军来得这么快。”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块染血的布条——那是之前裹在掌心伤口上的,此刻已经干硬,“你还记得吗?当时你为了护着王小二,硬生生挨了黑衣兵卒一矛,血顺着裤腿往下流,我还以为你撑不住了。”

小主,

张铁柱闻言笑了笑,只是牵动伤口时又疼得龇牙咧嘴:“当时哪顾得上疼啊,就想着不能让那些妖人把孩子带走。我娘临终前说,男子汉就得护着该护的人,这些孩子是青阳的希望,绝不能出事。”正说着,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管家匆匆从府门外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纸角都被攥得发皱,他快步走到李擎苍面前,躬身道:“将军,城里已有三十多户人家来认领孩子,都带着之前登记的信物——有长命锁,有绣着名字的肚兜,还有的带了孩子出生时的脚印,核对无误后,我们已经让他们先将孩子接回家了。剩下的十七个孩子,我们安排在偏院东厢房,派了两个稳婆看着,等明日再张贴告示寻找家人。”

李擎苍接过名单,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字迹——每一个名字后面都详细记着孩子的特征,比如“眉心间有小红痣”“左耳后有月牙形胎记”,字迹工整清秀,看得出来是用心整理的。他点了点头,刚要开口夸赞管家细心,就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抱着襁褓,跌跌撞撞地从府门外跑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提着布包的男人,男人裤腿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从乡下赶过来的。

妇人跑到李擎苍面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声响,她怀里的襁褓轻轻晃动了一下,里面的孩子发出一声细弱的哭声。“将军!多谢您!多谢各位英雄!若不是你们,我家娃恐怕早就没了!”妇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砸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男人也跟着跪下,从布包里掏出一篮还冒着热气的馒头,双手高高举起:“将军,这是俺们家自己蒸的馒头,您和英雄们别嫌弃,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