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们再次陷入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休。
如果霍华德打中锋,那么谁来担任大前锋?这又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托尼·巴蒂,或者博·奥特洛?”希尔提出了两个备选方案。
“巴蒂的投射不错,能拉开空间,但防守和篮板,太普通了。”希尔皱着眉头说道,“面对山猫的快节奏和外线火力,我们的内线防守会吃亏。”
惠特曼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奥特洛的防守倒是没问题,够硬朗,能弥补霍华德年轻时的不足。但进攻端……火力太差了,几乎没有自主得分能力。”
艾伦再次提出了折中方案:“要不,试试希尔打小前锋,特科格鲁打大前锋?增加外线的灵活性和投射能力。”
韦斯特海德立刻反对道:“希度打大前锋?防守端会被山猫的华莱士爆成渣!还不如让他打小前锋,至少进攻端能保持流畅。”
教练们再次陷入僵局,关于大前锋的人选,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小主,
希尔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问题,只能暂时搁置,留待训练中观察球员状态再做决定。
阵容问题悬而未决,战术体系的讨论,也变得扑朔迷离。
“我们的战术核心和风格,到底以内线为主,还是以外线为主?”希尔再次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德怀特是我们的未来,以内线为主,是肯定的。”希尔坚持自己的理念,“但现在,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外线,内外结合,平衡发展,才是王道。”
韦斯特海德再次抓住机会,推销他的跑轰战术:“布莱恩,跑轰战术,绝对能最大化利用霍华德的快攻和终结能力!弗朗西斯和尼尔森的控场能力也不错,我们可以打出自己的风格!”
惠特曼依旧保持着冷静和理性:“跑轰战术,听起来很美,但需要强大的外线火力支撑。我们现在,投射稳定性不够,防守端也会暴露更多问题。跑轰……风险太高了。”
艾伦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要不,我们先以‘Pick and Roll’(挡拆)战术为基础?以弗朗西斯和霍华德为核心,内外结合,攻守平衡,稳扎稳打?”
教练们最终同意了艾伦的方案。先以“Pick and Roll”为基础,同时加入“Post-Up”(低位单打)和“Motion Offense”(无球跑动)等元素,视比赛进程再做调整。
战术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希尔起身,离开了战术室,走向训练场。他需要和德怀特·霍华德单独谈谈,了解这位年轻球员的想法。
训练场上,霍华德正在进行着力量训练,他挥汗如雨,肌肉线条分明,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德怀特,聊聊?”希尔走到霍华德身边,笑着说道。
霍华德停下训练,擦了擦汗,点了点头。
“教练,您想和我聊什么?”霍华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
“关于你的定位,”希尔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前锋,还是中锋?你自己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