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迈尔斯翻了翻记录:“伊戈达拉,他算是个体力铁人了,这场比赛也可以适当增加他的出场时间,让他在攻防两端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阿里扎,他的体能也在逐渐恢复,可以逐步增加他的出场时间,让他慢慢找回比赛状态。至于杰拉德·华莱士,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怪物,他的膝盖积液已经完全康复,现在就像一头充满活力的野兽,恨不得每场比赛都打满48分钟。当然佩普也算是个铁人,体力充沛。”
几人又详细讨论了一些细节,最终敲定了对阵猛龙的轮换方案。
……
王宇航放下手中的球员数据报告,思绪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在2005年的NBA,轮休还远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概念。球员们普遍信奉“轻伤不下火线”的信条,只要还能上场,就绝不轻易缺席比赛。这与当时的联盟文化、球员的竞争意识、以及合同保障制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那个年代,球员们需要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争取更大的合同、更多的球鞋代言、更多的商业机会。出场时间、比赛数据,是衡量球员价值的重要标准。你不上场,电视上看不到你,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数据,谁会给你大合同?谁会找你代言?
看看那些当时的球星吧,艾弗森,科比,詹姆斯,韦德……哪一个不是以“铁人”着称?他们带伤作战的故事,被球迷们津津乐道,成为了传奇的一部分。那个年代,一个赛季打满82场常规赛,对很多球员来说,是家常便饭,也是一种荣耀。
当然,这样的“铁人”文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球员因为过度疲劳,导致伤病加重,甚至缩短了职业生涯。
但王宇航知道,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以及运动科学的进步,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球员的健康和职业生涯的长度。轮休、负荷管理,这些在未来司空见惯的操作,会逐渐成为常态。
他想到了未来的伦纳德,这位以“负荷管理”着称的球员,更是将轮休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还有锡安·威廉姆森,玻璃体质,更需要轮休。
当然,王宇航也想到了“反面教材”。比如未来的“高薪低能”代表——钱德勒·帕森斯,拿着顶薪合同,却经常因为各种原因缺席比赛,被球迷们戏称为“帕帅”。 还有安德鲁·拜纳姆,拿了两连冠后,拿着高薪去打保龄球,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结束自己的NBA‘生活’。
王宇航摇了摇头,将思绪拉回现实。他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铁人”文化盛行的时代,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球员,让他们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职业生涯。
“时代在变化啊……”王宇航轻声感叹了一句。
他决定采纳乔·迈尔斯的建议,在对阵猛龙的比赛中,对阵容进行调整。但他还需要考虑如何向米勒解释这个决定,毕竟,对于一个全明星来说,减少上场时间,可能意味着一种“不信任”。同时,他也需要激励其他球员,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配得上更多的出场时间。
王宇航揉了揉眉心,开始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术安排,以及如何与球员们进行沟通。多伦多的寒风,吹不散他心中的火焰,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