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修路开工时

楚君轶事 月光映水 2486 字 10天前

不一会儿,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挂面端了上来,做饭的都是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众人一面稀里呼噜地吃着面条,一面汇报着本村的施工情况。

这时,外面响起放炮声。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一声声巨响,山间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滚石在空中划过一道道轨迹,尘土飞扬,落入预定的安全区域。爆炸产生的烟雾、尘土漫天飞扬,一阵爆炸过后,大山恢复了宁静,只有远处有工人在打着彩旗示意。

楚君看表,此时七点半。“成功了!”杨发胜走了进来,兴奋地说:“前线发信号,全部成功爆炸,没有哑炮。”

楚君很高兴:“好,辛苦了!赶紧吃饭吧。”

他转身拿起黑板上的粉笔,在“今日完成量”一栏下又添上了一笔。他看着平面图,那条蜿蜒的公路在图纸上仿佛已经有了生机。

道路施工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账上的15万元资金迅速告罄。好在县交通局之前承诺的12万元如约到账,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然而,按照目前的支出速度,这些资金估计撑不到半个月。

在山路施工过程中,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大型挖掘和推土机械设备的租赁、炸药采购以及工具损耗上。每天清晨,利用砂石料场的空闲时间,指挥部会就近租用大型挖掘机、推土机和装载机等设备协同作业。由于砂石料场的生产时间有限,能租用这些设备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否则就会耽误料场的正常生产。炸药的用量也很大,每天的消耗几乎达到了施工预算的极限。至于工具损耗,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工地上的工具大多是村民们自己带来的,大家秉持着“能修就修,修不了再申请购买”的原则,尽量节约成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材料采购方面,钢材和水泥的用量并不大,但砂石料等基础建材的需求量却很大。幸运的是,施工现场周边资源丰富,砂石料几乎随处可见,只需人工分拣即可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然而,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费用也不容小觑。山路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极高,因此必须投入资金购买防护栏、安全网、警示标志以及安全帽等劳保用品。

人工费用方面,情况更是令人感慨。山路施工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但村民们却展现出了极高的奉献精神。他们自带工具、帐篷、食物,出工全部都是义务劳动。尽管如此,楚君仍然坚持让各村民小组组长认真记录每家每户的出勤情况和土石方量。他承诺,一旦村委会财政状况好转,就会按照出勤率和工作量计发补助津贴,以回报村民们的支持和付出。

尽管资金紧张,但施工进度并未停滞。村民们在工地上忙碌着,楚君每天都会在工地上巡视,与村民们交流施工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面对资金缺口,楚君忍不住拨通了于江涛的电话,焦虑地说道:“于书记,山口村的山路施工现在资金缺口很大,前段时间拆借的15万元已经用完了。我有个想法,能不能以乡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山口村等三个村附近的12家乡镇企业每家出点赞助费?这些老板都是精明过人,公路通车以后,对他们收入影响有多大,他们心里也最清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于江涛语气沉稳地说:“楚乡长,你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这条路。我们得从全乡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能只让山口村那边的企业赞助。这条路是全乡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必须全民参与。我的想法是,靠近山口村等三个村的12家企业,每家出2万元赞助费;全乡其他企业赞助1万元。以后全乡遇到这样的大事,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你再跟尕依提乡长商量一下,看看他是什么意见?”于江涛的态度出乎楚君的意料。他不禁暗自感叹:到底是书记,看待问题的高度果然与众不同。

楚君说道:“于书记,你说得对,我确实有些狭隘了。从全乡的角度出发,这样确实更公平,也能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我这就跟尕依提乡长沟通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挂断电话后,楚君立刻拨通了尕依提的电话,将于江涛的方案详细地介绍了一遍。尕依提乡长沉吟了一下,说:“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毕竟,让企业出赞助费,他们心里肯定会有想法,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亏损状态。不过,从全乡发展的角度出发,这条路确实很重要。这样,明天我们开个政府办公会,大家一起再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