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笑道:“当时洛阳盛行种葡萄,左思《魏都赋》云:‘篁筱怀风,蒲陶结阴’。潘岳《闲居赋》言:‘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钟会受其熏染,估计也就是跟风植了几藤,图个新鲜,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和孔先生这百八十株的宏愿一比,倒是小道了。”
孔长瑜连道惭愧:“公子见笑了,我这俗人只会贪多。”
“贪多求全,人之常情。红尘之中,谁能免俗?正好,我也是俗人一个,葡萄买得也多,今日一同贪多,不许客气!”
此人?博闻强记,出口成章,言辞有趣,怪不得王爷舍不得杀他......
两人吃着葡萄,谈谈说说,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闲话,谁也不说正题,最后领了命令的孔长瑜最先按捺不住,说道:
“小人这次奉了王爷的命令而来,公子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小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啊,那我请教先生,永宁蛮(A)、武宁蛮(B)、宜都蛮(C),哪一部最适合开蛮路通商?”
(为了大家读下面的时候不搞混,加ABC方便辨认)
孔长瑜沉吟片刻,看着王扬,缓缓说道:
“窃以为,此三部,都不适合。”
哎呦,可以啊。
王扬不动声色道:“愿闻其详。”
“永宁蛮多仇家(A),武宁蛮反覆无信(B)?,宜都蛮敌视汉人(C)。都不合适。”
孔长瑜故意说得很简略,他开始怀疑王扬这只小狐狸正在钓鱼。
王扬如果表现得很主动,那他会怀疑王扬的用心。可从王扬不在家到进门聊天,王扬是过于不主动了,这也可能存在问题。
因为如果王扬真的藏奸,那他会故意摆姿态,以撇清自己的嫌疑。
孔长瑜倒要看看,这个小狐狸会是什么反应。
让他稍微松了一口气的是,王扬坦然追问了:“然后呢?说详细点。”
“是。永宁蛮仇家很多(A),像宜都蛮、上蔡蛮、沮阳蛮,包括那个劫走柳四公子的汶阳蛮,他们互相攻伐,常有仇杀,不太平啊。
武宁蛮狡诈之风盛行(B),反复无常,今日与人交好,明日便可能翻脸不认,没有信誉啊。
宜都蛮乃长沙武陵蛮的分支(C),后汉时才迁徙到荆州,早就通行汉语汉字,但居然最排汉!抓到汉人,便祭盘瓠神,凶暴残忍啊。”
王扬看着孔长瑜:“那先生有什么好建议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孔长瑜想的是不通商最好,但人家叔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请他来就是给建议的,他如果什么建议都没提出来,反而把整个决策否了,岂不讨人嫌?并且不排除有惹得王扬生厌,直接不谈了的风险,他还没完成巴东王交待的任务,不能就此离开。
孔长瑜道:“如果一定要选,我建议先和建平蛮通商。建平蛮居于——”
王扬毫不客气地打断道:“这个先生就不必说了。三蛮选其一,这是我叔父他们已经讨论出的定见,不容更改。”
孔长瑜拱手道:“抱歉,是小人节外生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