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
“勿论礼部事了。”
顾雍揉了揉眉心,沉声道:“定疆章程之内,唐旄高原称为檀州,据阚泽所回之文书,唐旄主力全部西去,余下皆为羌同之人,由所谓的念鲁冈仁之巫拉姆顿珠来统御,早就做好奉迎大汉的准备!”
“是如此。”
骆俊点了点头应道。
顾雍看向卫觊,问道:“舆田司怎么看?”
“曜卿。”
卫觊眉头微皱。
袁涣从后方起身,沉声道:“据回文所表,檀州地广人稀,且常人难以呼吸,不过某认为如今的大汉人应当不会有此类问题,但田耕可能是难事,所以需要遣派擅屯田之臣前往,观其山河,治其百姓,另外还需效法武州之政,迁徙良家前往。”
“又迁?”
羊衜脸色难看道:“袁郎中,你可知檀州之远,若迁徙百姓过去,称得上入不敷出,只会让大汉财政拮据。”
“羊尚书。”
“开疆,必要治土。”
袁涣沉默一阵,作揖拜道:“当年,骆侍郎入京,豫州刺史列席为二,一为枣祗,一为毛玠,今枣祗为豫州刺史,某请表毛玠为檀州刺史。”
“列位。”
羊衜神情中满是无奈,妥协道:“远的不说,耕种之事由檀州刺史观山河而定,但闻牦牛极盛,或可为纳钱之种,所以檀州可迁徙多少户人?”
“户部先拟政。”
顾雍脸色微沉,说道:“且定下户部之政,某会上书陛下定下檀州刺史人选,且发官吏治土,再议檀州迁民之事。”
“可。”
羊衜微微颔首。
治一州,或迁徙百姓并非是易事。
定疆章程中,内为朝廷治核心之州,外为宗王实控之疆,再外便是臣国朝贡。
所以,檀州为核心之州,必须要建设起来完善的制度并充裕百姓,犹如武州,营州,瀛州。
门下议政,草草结束。
六部与门下之人,尽皆认识到了一个事情。
那便是大汉的人口,已经远远跟不上疆域扩展的速度,若是频繁的迁民治土,会影响工商业的开展。
羊衜苦笑,从未想到有一天,人口竟然会成为大汉开疆拓土的掣肘。
“羊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