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童生只是个童生,给孩子启蒙是足够了,但要是说能教授出举人老爷,确实是有些困难。
不过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清北博士上小学的时候,那也是小学老师给教的汉语拼音啊。
大不了等学生进阶的时候,找镜德先生帮忙,从青田书院找两个先生过来。
中国古代本就是有小学中学之分的。
甚至还有幼儿园。
最早的幼儿园是西周时的孺子室,负责保育和教养王室后代。
后来的蒙学承担启蒙教育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
主要教授儿童识字、写字、算术以及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识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常用教材。
古代学生经过开蒙、读书、作文等阶段的教学之后,便可以去书院去报名。
书院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学。
书院招生没有年龄限制,但是想要达到书院的招生标准,一般都已经是十三四到十六七岁的少年了。
官办的还有县学,不过县学只招收招收本地学生。
不管是民办书院还是官办县学,都是教授儒家经典、历史、文学等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或参加科举做准备。
所以顾洲远的学堂里也是要分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的。
老师起码要请上好几位才够。
到时候他就是学校名誉校长,哦莫,这个世界是叫山长,或是掌教。
也能说是名誉校长,他会教授学生基础格物学,最好在大同村培养出一帮理科生,将来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以后从这个学堂走出去的人,不管是通过科举中出人头地,亦或是在格物一派有所建树,那说起来都是自己的门生。
第二天早上,顾洲远去工地上巡视了一圈。
今天又有三个人生病请假。
现在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有病治病就是了,魏郎中按顾洲远药方熬的药很管用,喝上几副药,休息个几天,病基本就能好了。
伤寒在他们大同村,便跟风寒的威力也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