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瑆冷笑一声:“这你无需操心,自有人会将圣旨和天子剑送到你手中。你只需带着几个兄弟,在咸阳找到合适地方安顿下来,等颙琰等人一到,便依计行事。若事情败露,立刻杀人灭口,绝不能留下任何线索。”
林虎点头称是:“王爷放心,我办事,您还不放心吗?我这就去挑选几个得力的兄弟,提前前往咸阳准备。”
数日后,福全果然不负和珅所望,成功偷取了天子剑。和珅拿到天子剑后,立刻联系了那名被买通的秉笔太监。太监战战兢兢地来到和珅府中,和珅将假圣旨交给他,并再三叮嘱:“你记住,一定要等颙琰他们快要到咸阳的时候,再带着天子剑出发。路上千万小心,若出了差错,你全家老小的性命可就没了。”
太监吓得脸色苍白,连忙点头:“和大人放心,小的一定万分小心。”
一切准备就绪,颙琰等人也渐渐接近咸阳。永瑆得知消息后,立刻通知林虎等人做好准备。林虎带着几个手下,提前在咸阳城内一处距离县衙较近的酒楼中埋伏起来,这里地势较高,能看到县衙的一切。
而那秉笔太监,怀揣着假圣旨和天子剑,也匆匆踏上了前往咸阳的路途。他心中既紧张又害怕,深知此行吉凶难测,但为了家人的性命和和珅许给他的重金,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此时的刘墉,却接到拜唐阿的密信,信中说有人要在路上暗杀颙琰。刘墉看后心头一震,立刻进宫见乾隆禀明此事。乾隆立刻命刘墉亲自带人前去保护颙琰。刘墉领旨后,不敢怠慢,立即启程前往。
当颙琰等人行至离咸阳城还有十里地的时候,忽见官道上有一人飞马前来。到了跟前翻身下马,并说道:“来人可是颙琰殿下?皇上有旨在咸阳等待,请殿下速速到咸阳县接旨!”
颙琰、王杰、朱珪、钱沣皆纷纷纳闷,乾隆怎么会传旨到咸阳县,让颙琰去咸阳接旨呢?这其中必有蹊跷,他们决定一同前往,看看究竟是何道理。
于是,颙琰等人一起来到了咸阳县衙。进了咸阳县衙,只见一个太监看到颙琰之后,便高声宣读道:“皇上有旨!颙琰接旨呐!”
于是颙琰等人跪下接旨,只听那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爱新觉罗·颙琰,此次赈灾虽有些功绩,但不应该结党营私,蛊惑人心,预谋借此祸乱朝纲,密谋篡位。实乃是有负朕心,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朕赐剑自裁,凡参与人等皆斩立决!钦此!”
颙琰等人听后全都愣住了,心想:“我等哪里有密谋篡位的行径呀?这不是纯粹的冤枉嘛!”
还没容得他们分辩,那个太监就拿出了天子剑扔到了颙琰面前。而朱珪、王杰、钱沣都被军兵绑了起来,准备推到咸阳十字街口问斩。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在这时,刘墉带着大内护卫进了咸阳县衙,刘墉进门就说道:“慢着!这位公公,刘墉想看看陛下的圣旨,不知可否?”
“此乃陛下圣旨,岂能随便看之!荒唐!你刘大人怎么会来到此处?有何贵干呀?”那个太监还装模作样,口中振振有词地说道。
“本官接到陛下旨意,说是有人预谋在颙琰殿下回京的路上设计谋暗害殿下。故此,差本官前来保护殿下。公公可有异议?”刘墉用犀利的眼神看着那个太监,不紧不慢地说道。
那个太监还想狡辩,早被刘墉带来的大内侍卫拿下了。刘墉拿过那个太监手中的圣旨一看,说道:“哼哼!这笔迹仿的不错,不仔细看,还真辨认不出来是不是皇上笔迹!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陛下所下的每一道圣旨,并非陛下亲自书写。来呀!把这个太监押回京城交给皇上处置!”
咸阳县县丞朱勋吓得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嘴里嘟囔着:“不关我的事!你们都是上差,我一个小小的县丞谁也惹不起,也不敢问!请刘大人宽恕,请刘大人宽恕呀!”
“不知者无罪!你起来吧!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多长个心眼!”刘墉教训道。
拿了太监和假诏书,刘墉带着大家不敢休息,立刻马不停蹄往京城赶回。颙琰心里不知道该如何感激刘墉的及时救助了。倒是朱珪感慨地说:“刘大人!我等应该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若非你及时赶到,恐怕我们早已身首异处了!大恩不言谢,以后你刘墉的事情,就是我等众人的事情。”其他人也同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