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的管家朱仪见主人如此忧心,忍不住劝道:“老爷,您也别太着急了。刘大人吉人自有天相,此次想必能化险为夷。而且,您一向行事谨慎,和珅未必能抓到您的把柄。”朱珪长叹一声,说道:“朱仪啊,你不懂。和珅此人阴险狡诈,此次他既然已经出手,必定不会轻易罢手。我与刘大人以及颙琰殿下的事,始终是个隐患。若和珅知晓其中详情,恐怕我们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珪思索再三,决定去找刘墉商议应对之策。他深知,如今他们三人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应对和珅的步步紧逼。于是,朱珪换上便服,趁着夜色,悄然前往刘墉府邸。
朱珪来到刘墉府邸,刘墉的管家早已认识朱珪,见他深夜来访,便直接将他引入书房。刘墉看到朱珪,心中明白他为何而来。两人相对而坐,一时都陷入沉默。
许久,刘墉才开口说道:“朱大人啊,此次之事,想必你也清楚缘由。和珅已对我们动手,日后恐怕会更加棘手。”朱珪一脸愧疚地说道:“都是在下不好,那日不该与颙琰殿下谈论此事,致使你分心,上书房才会出现这般状况,让和珅抓住了把柄。”刘墉摆了摆手,说道:“事已至此,不必自责。如今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和珅接下来的举动。”
两人开始商讨对策。朱珪说道:“和珅此人善于在皇上面前阿谀奉承,深得皇上宠信。我们若想扳倒他,绝非易事。当务之急,是要让皇上看到我们对上书房的用心,重新赢得皇上的信任。”刘墉点头表示赞同,说道:“不错,我明日便会制定一份详细的上书房整改计划,加强对皇子们学业的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小心行事,不能再让和珅抓住任何把柄。”
朱珪又说道:“此外,关于颙琰殿下的事,我们必须守口如瓶。绝不能让和珅察觉到一丝一毫。而且,我们要提醒颙琰殿下,让他在和珅面前也要格外小心,切莫露出破绽。”刘墉沉思片刻,说道:“我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单独与颙琰殿下谈谈。让他明白此事的严重性。只是,和珅一直在暗中监视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谨慎。”
两人一直商讨到深夜,才终于制定出一套应对方案。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充满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为了自己,也为了颙琰以及大清的未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与和珅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刘墉和朱珪在努力应对危机的同时,和珅也并未闲着。他深知,上书房之事虽让刘墉受到了乾隆的斥责,但并未真正伤到刘墉的根基。而且,他隐隐觉得刘墉、朱珪和颙琰之间似乎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自己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
和珅坐在自己的书房内,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一边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打击刘墉和朱珪。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新的阴谋。
和珅决定利用顺天府尹之前的案子做文章。他派人暗中找到顺天府尹的亲信,给了他一大笔银子,并威逼利诱,让他出面作证,称朱珪在状告顺天府尹与贵林勾结一事中,存在诬陷行为。同时,和珅还让此人编造一些谎言,说朱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陷害顺天府尹,以达到打压和珅势力的目的。
安排好这一切后,和珅又开始琢磨如何将此事巧妙地呈到乾隆面前。他深知,若直接上奏,乾隆未必会轻信。于是,他打算先在朝廷中散布一些谣言,让此事在大臣们中间传开,引起乾隆的注意。
没过多久,朝廷中便开始流传关于朱珪诬陷顺天府尹的谣言。大臣们纷纷私下议论,对朱珪的为人产生了怀疑。而和珅则在一旁暗自观察,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所谓的“证人”带到乾隆面前,彻底扳倒朱珪。
随着谣言在朝廷中越传越烈,朱珪的处境愈发艰难。许多大臣见到朱珪,都面露异样之色,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朱珪心中明白,这必定是和珅在背后搞的鬼,但一时间却找不到应对之策。
翌日早朝,有大臣忍不住在朝堂上提及此事。一位御史出列,向乾隆奏道:“陛下,近日朝中流传关于朱珪大人的一些谣言,称其在状告顺天府尹一案中有诬陷行为。此事关乎朝廷官员的声誉和公正,还望陛下明察。”乾隆听后,心中一怔,他看了看朱珪,问道:“朱爱卿,此事你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