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惩贪锄奸

沉默片刻后,廓尔喀使者无奈地说道:“和琳大人,看来此事是我们考虑不周。既然如此,我们愿意暂时撤回本国,但希望日后两国能保持和平友好,不要再起争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和琳严肃地说道:“希望你们记住今日的教训,莫要再对我大清领土有非分之想。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我大清天威,岂是你们能随意挑衅的。”

随着廓尔喀使者灰溜溜地撤回本国,一场关乎大清领土安危的危机,在众人的努力下,暂时得到了化解。然而,这看似平静的局面下,似乎仍隐藏着更深的暗流涌动,而大清的朝堂与边疆,依旧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西南边陲暗藏的危机刚刚缓和,京城内却又生出了另外一档子事——那就是议罪银之殇。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的一天,紫禁城养心殿内气氛凝重。乾隆帝眉头紧皱,手中把玩着玉如意,目光扫过下方跪地的和珅。

“和爱卿,如今国库渐空,朕这诸多节庆、修建畅春园、圆明园开销又大,你可有什么法子?”乾隆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疲惫。

和珅嘴角微微上扬,叩首道:“皇上,奴才有一计。如今罚俸制度难以震慑官员,不如将其升级为议罪银制度。官员犯了过失,可缴纳高额银两免罪或减刑,这银子不入国库,直接归入内务府,供皇上您支配。”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略作思忖后点头:“此计甚好,朕准了。此事就由你去操办,要隐秘行事。”

不久,军机处下设的密记处悄然运作起来。浙江巡抚李质颖因盐务亏空,被密记处盯上。他心急如焚,找到和珅,扑通一声跪地:“和大人,救我!我愿认罚,求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

和珅扶起他,皮笑肉不笑地说:“李大人,这可是大事,不过你若懂事,我自会尽力。”最终,李质颖认缴了26.6万两议罪银,才保住了乌纱帽。

时光匆匆,到了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内阁学士尹壮图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忧虑。这议罪银制度实行几个月以来,官场腐败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

他咬咬牙,伏案写下弹劾奏章,直指议罪银“以钱代罪,使贪腐横行”,恳请皇上永停此例。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尹壮图上疏乾隆皇帝。

尹壮图一脸忧虑,对乾隆说道:“陛下,如今这议罪银制度弊端丛生,导致地方吏治腐败不堪。不少官员为了缴纳议罪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啊。恳请陛下将议罪银改为记过,以正吏治。”

乾隆皇帝听后,十分不满,皱着眉头说道:“尹壮图,你所言可有证据?议罪银制度乃是朕为了督促官员勤勉奉公所设,岂容你如此诋毁。”

尹壮图坚定地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这议罪银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已然在民间显露无疑。望陛下明察。”

乾隆皇帝面色不悦,说道:“既然你如此笃定,那朕命你到各地巡视,若能拿出督抚贪污受贿的证据,朕定当重罚。若拿不出,你便是胡乱污蔑督抚,罪不可赦。”尹壮图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乾隆随后却命户部侍郎庆成陪同尹壮图前去各省调查。而户部侍郎庆成名为陪同,实则是暗中监视尹壮图,致使尹壮图没有任何自由,这也使尹壮图难能得到实质的调查结果。

尹壮图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如果成功则扬名立万;反之则万劫不复。果不其然,和珅便提前派人给各地的贪官污吏通风报信。尹壮图刚领命出京,每到一处,地方官员都伪装得清廉无比,账目滴水不漏。

和珅等权臣聚在一起,一脸阴笑地说道:“这尹壮图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上疏弹劾议罪银制度,坏我等好事。诸位,我们得想个法子,让他无功而返。”

一旁的官员附和道:“和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得赶紧与地方官员串通好,绝不能让尹壮图抓到把柄。”

和珅点头道:“没错,传我话下去,让各地督抚提前做好准备,把账目清理干净,若是尹壮图查问,一概否认。若有谁敢泄露风声,严惩不贷。”众官员纷纷应道:“是,和大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