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海兰察离去后,福康安独自走进营帐,展开地图,仔细研究着地形与敌军可能的行军路线。他深知,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而在京城,和珅经过几日的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计划。他开始暗中联络一些与福康安有过节的官员,准备在朝堂上掀起一场针对福康安的风波。
数日后,早朝之上,一位名叫常海峰的御史突然出列,跪地启奏:“皇上,臣有要事启奏。近日听闻福康安在藏边虽有小胜,但他居功自傲,在军中独断专行,对待下属严苛,导致军心不稳。且他在收复之地,纵容士兵抢掠百姓财物,致使当地民不聊生。如此行径,实有辱我大清军威,望皇上明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乾隆听闻此言,眉头紧皱,心中顿时起了疑虑。他看向和珅,问道:“和爱卿,此事你可有所耳闻?”
和珅装作一脸为难的样子,上前说道:“皇上,臣近日确也听到一些类似传言,但臣不敢轻信,毕竟福康安一向忠心耿耿,此次又立有战功。或许是有人嫉妒大帅功绩,故意造谣生事。但既然有御史弹劾,为了大清军威,也为了福大帅的清誉,还望皇上派人彻查。”
刘墉站出来,大声说道:“皇上,福康安为人臣下素知,他一心为国,绝不可能做出此等事来。想必是有人心怀不轨,妄图陷害大帅。请皇上不要轻信一面之词。”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乾隆思索良久,说道:“此事关乎重大,朕不能偏听偏信。传朕旨意,派户部侍郎苏凌阿前往藏边,实地调查福康安所部情况,务必查清真相,不得有丝毫隐瞒!”
“遵旨!”苏凌阿出列领旨,和珅暗自得意,因为苏凌阿乃是他的心腹,此次派他前去,和珅相信一定能达到抹黑福康安的目的。
远在藏边的福康安,还不知道京城已经因他掀起了一场风波,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防御敌军反扑的准备工作中。然而,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悄然向他逼近……
苏凌阿领命后,带着一队随从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出发,一路向着藏边行进。和珅特意在城外为他饯行,二人在马车上密谈许久。和珅拍着苏凌阿的肩膀,压低声音说道:“苏大人,此次前去藏边,皇上可对大人寄予厚望,你定要将福康安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坐实了,这可是大功一件,将来好处少不了你的。”
苏凌阿一脸谄媚地笑着:“和大人放心,下官必定不辱使命。福康安那小子,平日里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这次定要让他吃些苦头。”
数日后,苏凌阿一行人抵达了福康安的大营。福康安听闻朝廷派来钦差,虽心中疑惑,但还是率领一众将领,整齐列队,恭敬迎接。苏凌阿端着架子,趾高气昂地下了马车,扫了一眼福康安等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福大帅,皇上对此次战事极为关切,特命本官前来了解情况。”
福康安心中虽觉蹊跷,但仍恭敬回道:“有劳苏大人辛苦跋涉。前线一切安好,我军正积极筹备,以防廓尔喀反扑。”
苏凌阿冷哼一声:“哼,安好?可京城那边传来不少对你不利的言论,说你居功自傲、纵容士兵抢掠百姓。皇上派我来,就是要彻查此事。”
福康安一听,顿时怒火中烧,但还是强压着性子说道:“苏大人,这纯属污蔑!我福康安一心为国,所率将士皆严守军纪,从未有过抢掠百姓之事。想必是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还望大人明察。”
苏凌阿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到底是真是假,本官自会调查。来人,从今日起,将福康安大帅身边的将领,一个个叫来问话。”
一时间,大营内人心惶惶。福康安深知这是朝廷中有人用的阴谋,却又无法阻止苏凌阿的调查。他一方面暗中叮嘱将领们,据实回答,切莫慌张;另一方面,继续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防御工事的建设和军队的操练,以防敌军突袭。
苏凌阿开始了所谓的“调查”,他故意挑唆一些与福康安有间隙的士兵,许以重利,诱导他们编造福康安的“罪行”。这些士兵经不住诱惑,在苏凌阿的威逼利诱下,竟然昧着良心说了一些不实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