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风波再起

正在王杰好不容易,事情总算有了些眉目时候。可世事难料,往往事与愿违。

这天,王杰正全神贯注地查看案卷,手下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大人,大事不好!那个关键证人,就是招供的小吏,被人暗杀了!”

“什么!”王杰猛地一拍桌子,怒发冲冠,“肯定是和珅干的,这家伙狗急跳墙,妄图彻底掩盖科举舞弊案的真相。”

师爷在一旁赶忙劝道:“大人,和珅此次来势汹汹,您务必小心啊。” 王杰眼神坚定,冷哼一声:“哼,他越是这般,我越要彻查到底!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此时,刘墉听闻关键证人小吏被暗杀的消息,深知此案愈发棘手,却也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斗志。他即刻赶到王杰处,神色凝重地说:“王大人,此事透着古怪,他们竟敢公然暗杀证人,可见心虚到了极点,我们绝不能就此罢手。”

王杰面露难色,点头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我正打算从其他方面入手,深挖线索。虽说这小吏死了,但他之前的口供里或许藏着我们没注意到的关键信息。”

二人遂重新仔细研读小吏的口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刘墉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这小吏提到一个脸上有黑痣的胖主考,当时我们却忽视了此人,如今看来,这或许是个突破口。”

小主,

王杰眼睛一亮,顺着刘墉的话说道:“刘大人说得有理,当时一心只盯着小吏的招供,竟忽略了这号人物。既然小吏已死,那这胖主考说不定就是破局的关键。”

二人立刻着手调查这个脸上有黑痣的胖主考。王杰凭借在官场多年积累的人脉,很快打听到这位胖主考姓吴,乃是新近调任到吏部的一个侍中,住在京城的一处别院里。刘墉和王杰商议后,决定亲自前往别院探个究竟。

到了别院,只见大门紧闭,周围看似平静,却隐隐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王杰上前叩门,许久,才有个家丁模样的人小心翼翼地打开门。

王杰表明身份,那家丁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我家老爷……出门去了。” 王杰心中起疑,哪有这么巧的事,刚查到这儿,人就出门了?他和刘墉对视一眼,刘墉微微点头,二人带人直接迈步走进院子。那家丁想阻拦,却又不敢,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在院子里搜查一番后,他们发现书房的桌子上还摊着一封信,信上的内容隐约提到科举舞弊之事,且提及要和某人在城郊的一处废弃寺庙碰头。王杰和刘墉相视一笑,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只要在寺庙守株待兔,说不定就能揪出幕后主谋。

夜幕降临,城郊的废弃寺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王杰和刘墉带着几十个亲兵,悄悄地埋伏在寺庙周围。等了许久,终于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走进寺庙,其中一个身形肥胖,借着月光仔细看去,脸上果然有颗黑痣,正是他们要找的吴主考。

就听吴主考低声说道:“如今那小吏一死,王杰和刘墉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赶紧想个法子应对。”旁边一个尖细声音的人说道:“怕什么,只要咬死不承认,他们能奈我们何?” 王杰一听,这还了得,一声令下,众人立刻冲进寺庙。那几个黑影吓得瘫倒在地,吴主考更是脸色惨白如纸。王杰怒喝道:“你们还有何话说!这科举舞弊案,证据确凿,你们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吴主考吓得浑身发抖,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一些权贵指使他们暗中操作科举舞弊的全过程。原来,一些权贵们想要帮他们的子弟在科举中高中,便指使吴主考等人篡改试卷、操纵名次。而暗杀小吏,也是他们怕事情败露,下的毒手。

王杰和刘墉拿到口供后,立刻进宫面圣。乾隆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涉案人员严惩。至此,这桩轰动一时的科举舞弊案,在王杰和刘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一桩未平,另一桩大案又浮出水面。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曾任浙江盐道、两淮盐运使的柴桢亏缺库银案发。柴桢在浙江盐道任职十三个月亏缺库银十七万两,任两淮盐运使半年又截留库银二十二万两。

这等胆大妄为的行径,让乾隆帝再次龙颜大怒,下旨将柴桢处以极刑。于是在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杭州城的刑场上,柴桢被当众处决。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上下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