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会试已经结束,无法更改,也只好等下次大考了。
过了些时日,乾隆召刘墉来到养心殿说道:“刘墉,此次舞弊之事,朕已查明,你父亲刘统勋难辞其咎。但朕念其往日功绩,此次从轻发落。”乾隆面色阴沉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失望和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墉跪地用充满了感激和愧疚的声音回道:“皇上圣明,家父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皇上宽恕。”
乾隆目光中带着期许和鼓励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刘墉啊,朕对你寄予厚望,此次虽错过会试,但下次定要有所作为。”
刘墉叩头谢恩:“谢皇上隆恩,草民定当加倍努力,绝不负皇上厚望。”刘墉的额头紧贴地面,表达了他的忠诚和心愿。
“哦!对了。太后知道了你回到了京城,十分想念。你到太后那里去看看吧!”乾隆补充道,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草民遵旨!”刘墉退出了养心殿,前往慈宁宫探望太后去了,我只好到午门外等候,因为我这样的小人物是进不了后宫的。我在午门外焦急地踱步,心中默默祈祷着刘墉一切顺利。
从慈宁宫出来后,刘墉心情沉重地和我一起赶回府中。他的脸色阴沉,一言不发,我也不敢多问,只是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乾隆没有看到刘墉的答卷,他是怎么知道刘墉来到京城参加会试的呢?他怎么就不去想刘墉本来就没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呢?
原因就出在那盘围棋上了。那棋擂原来是老王爷和硕履亲王胤祹的小女儿勤格格摆的。勤格格自小就心气颇高,看不上那些个纨绔子弟。所以二十二三岁了,还没有婆家。这次摆擂也有意比擂招亲,不想遇到了刘墉,还输给了刘墉,这心里就对刘墉就产生了想法。
这履亲王和乾隆的关系比其他老王爷要好,而且勤格格经常到太后那里请安。刘墉来京参加会考的消息就是这位勤格格告诉老太后的,老太后就向乾隆询问了刘墉的会考情况。就这样,乾隆皇帝就知道刘墉在京的消息了。
刘统勋在军机处当完职回到府上,脸色铁青。见到刘墉,狠狠瞪了他一眼,径直走向书房,那眼神仿佛能喷出火来,吓得我也不敢出声。一会儿,小丫头来叫刘墉说:“老爷叫公子去老爷书房!”
刘墉听后,脸都白了,他清楚地知道刘统勋的脾气。也清楚地记得那次因曹公子一案,自己差点没被打死的经历。这次刘墉捅的篓子也不小,不但刘统勋受到了斥责,那一众考官也有降职的、有罢官的。得,这次肯定也好不到哪去!正当刘墉准备去刘统勋书房挨训的时候,只见门吏快速跑进刘统勋书房禀道,履亲王前来拜访。 刘墉这颗悬着的这颗心“扑通”一声才落到了肚子里,总算暂时避免了一顿毒打。
刘统勋听到履亲王前来拜访,不敢怠慢,立刻整理衣冠出门迎接。我和刘墉跟在其后一同到了门外,躬身迎接和硕履亲王进到了府中。
这履亲王是何许人也,咱得介绍一下。履亲王一般指爱新觉罗·胤祹,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清圣祖康熙爷第十二子,序齿为皇二十二子,母为定嫔万琉哈氏,后交与苏麻喇姑抚育。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固山贝子。康熙五十六年,奉命管理内务府事务,康熙五十七年后管理正白旗满蒙汉三旗事务等,因表现出色,被晋封为多罗履郡王。
雍正登基后,胤裪被加封多罗履郡王。乾隆继位后,胤裪备受敬重,掌管宗人府,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成为议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