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探亲访友

从皇宫回来后,刘墉特旨进宫的事儿不胫而走,被传得沸沸扬扬。这消息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刘墉更加受到同窗们的重视,自此,府上的访客整天是络绎不绝,那热闹的场景仿佛集市一般。府门槛都换了好几次,每一次更换都见证着访客们的热情。

然而,树大招风,一些嫉妒刘墉的人开始在背后使坏。

有一天,刘墉收到一封信,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透着几分神秘和诡异。他打开信,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信中说有人在皇上面前告了他,说了不少坏话。刘墉眉头紧皱,将信揉在手中,暗自思忖:“我一直小心翼翼,没得罪过谁呀!为什么会有人害我呢?”

我在一旁疑惑并着急地说道:“我们来到京城整天儿的规规矩矩,这是谁在害我们,这可怎么办呢?”

刘墉安慰我道:“莫慌,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有应对之法。”刘墉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坚定如铁,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

接下来的日子,刘墉四处奔走,为自己澄清。终于查到了真相。原来是,原顺天府府尹陆恒的大表哥富康安在乾隆面前说刘墉仗着刘统勋的势力欺负过陆恒的儿子。

“啊哈——!”要知道还有这么一出,当时就应该弄死那小子,省得他再出来害人。

我赶紧让刘墉写了折子,将当年的事情的原委通过刘统勋详详细细地奏给了乾隆。好在乾隆英明,看了折子后,把折子直接甩给了富康安,并警告富康安再有此举、严惩不贷。

可不嘛!我们还有一个铁证在京,那就是张成的媳妇儿“曲燕儿”

经过这件事,刘墉更加谨慎行事,我们在京城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孩子们在京城的学府里读书,在先生的悉心教导下进步很快。他们每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格格经常与几位当年的闺蜜在花园中品茶赏花,笑声不断,那温馨的场景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美好。

一天,刘墉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对我说:“我想我们该回诸城了。”

我有些惊讶,瞪大了眼睛问道:“为何突然要回去?”

刘墉感慨地说:“京城虽好,但诸城才是我们的根。而且,我也想念家乡的山水和亲人了。”

“那可不行!”我着急地接着说,“你是来参加明年会考的,我们经历了千难万险才走到这一步,怎么能轻易走呢?再说了,皇上可是盼了你很久了!你不参加会考,这不是有违圣意吗?” 我双手挥舞着,神情激动,仿佛在扞卫着最珍贵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