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三年秋季,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旱下,大清国总算是挺过了这个多灾多难的一年。我和刘墉、纪晓岚、付钰等人,在勘察完福建的灾情后,正准备北上进入浙江,却接到了朝廷旨意。
旨意如下:授刘墉江苏学政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国家之兴,贤才为基;教化之隆,学政攸系。必得端方博雅之士,掌理文衡,方能振饬学风,培育英奇,以资国用。
翰林院编修、今旱情江南巡查使钦差刘墉,乃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家学渊源,秉承清正。自幼勤读经史,博通古今之变,才思敏捷,文翰出众。其立心端谨,品行高洁,居官以来,恪尽职守,秉持公正,屡有建言,裨益良多。
今江苏之地,人文荟萃,为东南冠冕。然学风不正,需良吏督学。特命刘墉为江苏学政,前往视事。望尔到任之后,整饬学规,严察士子言行,务使庠序之间,风清气正。悉心甄别贤才,奖掖后进,不遗孤寒,使有才者皆能脱颖而出,为朝廷储备栋梁之材。
尔其勉之,敬承朕命,勿负朕之倚重与江苏士子之期盼。如有疏失,定当严惩不贷。
钦此!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刘墉接完圣旨,传旨官又对刘墉说:“刘大人!皇上对你十分器重。特意让在下嘱咐你,一定尽心尽责办好差事!剩下的事儿,交给纪晓岚纪大人去办,您即刻上任!”
回头又对纪晓岚说道:“纪大人!皇上对你也十分赏识。皇上知道了你在这次查访旱情时候的所作所为后大加赞赏,说纪大人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代替刘墉继续勘察灾情,希望纪大人不要辜负了皇上对你的信任哟!”
纪晓岚深施一礼说道:“微臣绝不辜负皇上圣恩!”
我和刘墉、付钰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收拾行装,准备即刻奔赴江苏上任。
纪晓岚帮着我们整理行囊,心中既为他感到高兴,又有些不舍。
出发之时,我们与纪晓岚等人一一告别。刘墉看着众人,坚定地说道:“诸位,此次分别,望各自珍重。我定当不负皇恩,尽心尽力整顿江苏学风。”
放下纪晓岚如何继续勘察灾情不表,单说我和刘墉、付钰再加上二十个护卫。离开纪晓岚他们之后,北上江苏。
这日清晨,付钰站在船头,望着缓缓流淌的闽江,深吸一口气,下令启航。船队顺着闽江浩浩荡荡前行,江水拍打着船舷,发出悦耳声响。过了水口,江面渐窄,两岸青山连绵,正是戴云山余脉。
“这戴云山,可是咱们出闽的第一道险阻。”老船工说道,“不过只要顺着航道,也无大碍。”付钰点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
行船进入戴云山区,由于山势高矮落差和水道崎岖,船头一时向左、一时向右,一时向上、一时向下。我们这些旱鸭子哪里经过这样的颠簸,各个都头晕眼花,呼叫声起伏不断。
船队小心翼翼地穿过戴云山区域,进入古田县水域。古田县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可我们无心欣赏。我们深知,此次行程千里迢迢,容不得半点疏忽。
几日后,船队抵达建宁府。建宁府繁华热闹,我们在此稍作停留,补充物资。我们与当地人交流的时候,听闻前路仙霞岭地势险峻,需格外小心。
离开建宁府,船队驶向浦城县。一路上,山峦起伏,船行缓慢。终于,巍峨的仙霞岭出现在眼前。仙霞岭山路崎岖,怪石嶙峋,我们只得带领众人弃船登岸,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
刚刚行至中午时分,突然一阵锣响,在山崖石头后面蹦出了一百多号人。领头的大声喝道:“呔!尔等可是刘墉的人马?”
嗯?大伙全部愣住了!心想这伙人竟然知道我们是谁!
付钰第一个跳出去说道:“尔等好大胆!既然知道我们是谁!还敢挡住我们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