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畅游苏州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震撼,只觉这拙政园就像一位隐居的智者,默默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宁静而深沉。

我们三人受到了蒋棨蒋老先生的热情款待,不但逛了园子,还品了茗茶。过后我们辞别蒋棨蒋老先生离开了拙政园。

蒋棨蒋老先生何许人也?蒋棨是一个园林与文化的交融者。

蒋棨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蒋国柱,在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声名远扬。这样的家庭背景,如同一座坚实的基石,为蒋棨的成长提供了优渥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在家族的熏陶下,蒋棨自幼便接触到了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交礼仪,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主,

蒋棨并非是一个只依赖家族庇荫的人,他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素养。在那个文人雅士盛行诗词唱和的时代,蒋棨凭借着自己能诗善文的才华,在文化圈中崭露头角。他与当时的着名文人吴伟业、尤侗等人交往甚密,常常围坐在一起,品茗论道,吟诗作赋。他们的诗词中,既有对风花雪月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蒋棨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在文化圈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蒋棨对园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当他购得拙政园后,心中便燃起了将这座园林打造成艺术瑰宝的熊熊火焰。他亲自参与到园林的修缮和扩建中,每一处景观的设计、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经过了他的精心考量。他增建了复园中的“得树楼”,站在楼上,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清风拂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他的努力下,拙政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在园林营造方面的卓越能力和高雅审美。

蒋棨深知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美景,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于是,在他拥有拙政园期间,常常在园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园内亭台楼阁间,文人墨客们汇聚一堂,他们或挥毫泼墨,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或吟诗作对,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抱负;或谈古论今,探讨历史的兴衰与人生的智慧。拙政园在他的经营下,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发展,蒋棨也因此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蒋棨,这位出身名门、富有才学、精于园林营造且热心文化传承的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让后人在欣赏拙政园的美景时,也能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为这座园林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告别拙政园,我们来到了山塘街。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山塘街瞬间被点亮,宛如一条璀璨的银河。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古老的乐章。河水倒映着两岸的灯光,波光粼粼,如梦如幻。一艘艘游船缓缓驶过,船桨划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船上的游客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这山塘街不愧有‘姑苏第一名街’的美誉,如此繁华热闹,却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我不禁感叹道。

刘墉微微颔首,说道:“此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横跨了半个苏州城,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如今看来,依旧这般迷人。”

付钰则被街边的小吃吸引,拉着我们去品尝苏式糕点。一口香甜软糯的糕点下肚,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山塘街的美景,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一幅绚丽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流连忘返。

晚间我们回到馆驿,我说:“只听说过寒山寺闻名遐迩。要不,明日我们一起去游一下寒山寺如何?”刘墉与付钰也都是喜好游历山川人物,对寒山寺的清幽古意也颇为向往。就这样三人一拍即合,决定一同前往寒山寺。

第二天天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我们三人骑马从城中出发,一路欢声笑语。途中,田园风光如画,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农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鸡鸣。付钰兴奋地指着远处的溪流说:“看这潺潺流水,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装点着这宁静的乡野。”刘墉微笑着点头,还不时与我分享他过往在各地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