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和大人这字画着实精美,下官一时看得入了神。”
和其衷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但仍保持着笑容说道:“刘大人若是喜欢,改日下官让人给您送去。”
刘墉摆摆手:“和大人客气了,今日前来,确有正事与大人相商。”
两人重新落座,刘墉心不在焉地与和其衷谈论着政事,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那个暗格。过了一会儿,刘墉借口方便,再次回到书房。和其衷想要阻拦,却又不好明说。
刘墉迅速打开暗格,里面果然放着一本账本。他刚要拿出来查看,和其衷却走了进来。
“刘大人,这是何意?”和其衷脸色阴沉。
刘墉举起账本,正色道:“和大人,这本账想必能解释许多事情。”
和其衷上前抢夺:“刘墉,你莫要诬陷本官!”
“和其衷,你的罪行已经败露,还不认罪!”付钰大声喝道。
“哼!那账本本官不要了!如果你们能查出本官具有贪腐行为,不用尔等费事,本官自行了断!”说罢,拂袖而去。
刘墉和付钰对视一眼,知道此事没那么简单。回到府衙,刘墉仔细翻阅那本账本,却发现其中关键的几页被人撕去,线索再次中断。
关于和其衷的调查,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只能将现有的调查取证,形成奏章和山西巡抚和其衷一起报奏朝廷,将这一干现有贪腐官员惩治……
刘墉的奏章呈递朝廷后,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乾隆帝看着奏章,龙颜大怒,当即下令严惩太原府已查明的贪官污吏,并责令刘墉继续追查其他贪腐官员,务必将太原府贪腐官员彻查到底。
刘墉领了圣旨,深知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他与付钰、刘安日夜商讨对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太原府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他们乔装打扮,微服私访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日,刘墉在茶馆中听到几个百姓议论纷纷。一个老者长叹道:“唉,原以为惩治了那些贪官,日子能好过些,可这物价还是居高不下,听说都是因为有大势力在背后操控。”
刘墉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突破口。他顺着百姓的话,装作好奇地打听:“各位老哥,你们说的神秘人,可知道是何方神圣?”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表示不清楚。
刘墉并未气馁,经过一番艰难的排查,终于发现一个名叫孙福的商人有点神秘。这个孙福,表面上是经营绸缎生意,实则暗中可能参与了许多非法勾当。
刘墉决定从孙福入手。他派付钰密切监视孙福的一举一动,自己则寻找机会接近孙福。一次,孙福在酒楼宴请宾客,刘墉乔装成店小二,混入其中。
在酒足饭饱之际,孙福与几个客人聊起了生意。其中一人低声说道:“孙老板,如今那边出了些状况,咱们可得小心行事。”孙福不屑地哼了一声:“怕什么,段大人岂是那么容易被扳倒的。他早有后手,就算被刘墉查到点什么,也无大碍。况且,刘墉一心在查我们的巡抚大人,他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咱的段成功段大人身上。让他瞎找去吧,哈哈哈哈!”
刘墉心中一惊,看来巡抚和其衷真的没有参与其中。刘墉想到此处,他继续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希望能听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这时,另一个客人问道:“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要是刘墉继续追查,咱们也不好过啊。”孙福沉思片刻,说道:“我已经安排了人,在刘墉身边安插眼线,他的一举一动咱们都能掌握。”
刘墉心中暗忖,原来自己身边已经有了敌人的眼线。他强装镇定,继续留意着他们的谈话。宴会结束后,刘墉悄悄回到府衙,将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付钰和刘安。
付钰气愤地说:“大人,没想到他们如此狡猾,居然在咱们身边安插眼线。咱们得赶紧把这个人找出来。”刘墉点点头:“没错,此事刻不容缓。但咱们不能打草惊蛇,得想个办法引蛇出洞。”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设下一个圈套。刘墉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已经掌握了段成功更多的犯罪证据,准备再次上奏朝廷。同时,他安排人手在府衙内严密监视,看是否有人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名叫张二的衙役神色慌张地离开了府衙。付钰带着人悄悄跟在后面,只见张二径直来到了孙福的住处。
付钰等人当场将张二和孙福抓住。在证据面前,张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孙福安插在府衙的眼线。而孙福,却咬紧牙关,死不承认段成功的犯罪事实。
刘墉知道,孙福肯定还有所隐瞒。他对孙福软硬兼施,经过一番艰苦的审讯,孙福终于松口,说出了一个重要线索。原来,段成功在一个偏远的庄子里藏着一批重要的东西,只有他的心腹才知道具体位置。
刘墉立即带领付钰、刘安等人,按照孙福提供的线索,前往那个庄子。在庄子里,我们只拿到了一份详细的账目清单和一些往来信件。其中仍然没有和其衷任何罪证。我们通过认真探讨后,认为山西巡抚和其衷并非什么贪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