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军台效力

明瑞一听就急了,立马说道:“那可不行,刘墉是谁呀!那可是个宝贝!好不容易来了这么一个宝贝!你尹大人可不能给我抢,让我好好‘伺候伺候’他!等你做了伊犁将军了再说吧!哈哈哈哈!”

刘墉在二位将军面前,尴尬得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当时二位将军就设宴款待了刘墉,并且给刘墉安排了一个校尉文职,一点罪都没受。

当我和付钰看到这般情景,也就放心地在伊犁找了一个住所住下,等待朝廷旨意招刘墉回京或者再次去其它地方做官的事宜。

我们安顿好之后,首先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让刘统勋夫妇放心,也让单莹嫂子安心。

刘墉对伊犁军营的差事,做得得心应手。对手头上的差事一丝不苟,深得将士们拥戴。

对于刘墉的办事能力,在明瑞和尹勒图二位将军的举荐下,刘墉很快被提升为惠宁城领队副主官。

刘墉担任惠宁城领队副主官后,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他首先着手整顿军纪,严格规范士兵们的日常训练和行为准则。过去一些士兵纪律涣散,训练偷懒,刘墉亲自监督训练,对不认真者予以严厉惩罚,使得军队的风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大提升。

在军事战略方面,刘墉仔细研究了新疆的地形和潜藏敌对势力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御和进攻策略。他时常组织士兵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大家在实战中的应变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刘墉深知后勤保障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将士们的粮草、武器装备充足。还亲自检查军备质量,杜绝劣质军需流入军中。

在与当地百姓的关系上,刘墉主张军民一家亲。他组织官兵帮助百姓放牧、修缮房屋,赢得了百姓的拥护。百姓们也积极为军队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

一次,有一股外来敌对势力突然来袭。刘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根据之前制定的战略,巧妙布局,诱敌深入,然后两翼包抄,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我和付钰知道后,便组织了一支由当地牧民参加的志愿队伍,悄悄地在敌人后方断了他们的退路。使这一小股叛军全军覆没,让刘墉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边疆的防线,也让刘墉的名声在伊犁的军中更加响亮。

然而,刘墉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边疆的稳定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他开始注重培养军中的年轻将领,将过往兵书战策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清军官兵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墉还积极推动与周边部落的友好交流。他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和诚意,与部落首领们谈判,成功化解了那些曾经潜在的敌对冲突,为边疆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我和付钰也没闲着,我们哥俩骑着马游遍了新疆的大好河山,了解了新疆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并且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一记录下来,让人悄悄送给刘墉。

刘墉收到了我们送去的记录,对新疆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他依据这些信息,写成程文向明瑞及尹勒图等将军们建议,进一步调整与当地各民族相处的策略,促进了军民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一天,我和付钰在游历途中,偶然听到一个消息。据说,在一处偏远的山谷中,隐藏着一伙强盗,他们时常骚扰周边的村落,抢夺百姓的财物。

我们立即返回,托人将此事告知了刘墉。刘墉听闻,神色严峻,他决定派出一支精锐小队,前去剿灭这伙强盗。

在刘墉的精心部署及我和付钰的暗中帮助下,士兵们悄悄向山谷进发。然而,这伙强盗十分狡猾,他们在山谷中设置了诸多陷阱。

死伤了多名士兵之后,他吩咐士兵们小心谨慎,稳步推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将这伙强盗一网打尽,解救了被掳走的百姓,夺回了财物。经过这件事,刘墉在当地的威望更高了。

与此同时,伊犁将军明瑞上书朝廷。京城中关于刘墉在新疆功绩的消息也广泛传播。当消息传到乾隆耳朵里后,乾隆对刘墉的想法也出现了改观,心中开始寻思是否要将刘墉召回京城。

一天我和付钰在一次外出时,结识了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这位商人告诉我们,在更遥远的西方,有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的产量。

我们赶忙托人将这个消息告诉刘墉,刘墉知道后十分重视,亲自与这位商人见面打听,并向明瑞将军申请,派遣专人去学习这种技术,以便大清官兵在边疆屯垦,用以巩固边疆的稳定。

当这项技术引入惠宁城后,农田的收成大幅增加,官兵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受到了新疆官兵和百姓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