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王八羔子开的枪?到手的活口就这样被打死了!”刘墉气急败坏地骂道。
只见一个军校低着头,唯唯诺诺地来到刘墉跟前低声说道:“大人!我怕她跑了!所以就……就……开枪了!对不起刘大人!都是——都是小人的过错!”
“算了!算了!你没有错!我只不过想抓活的!付钰呀,记下他的名字,回头给他请功!”刘墉说罢让人抬着乌三娘的尸体朝着县衙走去……
县衙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乌三娘的尸体静静躺在地上,烛火跳动,映照着众人疲惫又懊恼的面容。刘墉眉头紧锁,在厅中来回踱步,思索着接下来的战事。
“诸位,乌三娘虽死,但清水教余孽未除,阳谷仍在他们手中,这阳谷之战,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刘墉停下脚步,目光依次扫过索伦将军、乌什达哈、徐绩等人。
索伦将军叹了口气:“刘大人,此次攻打堂邑,兄弟们伤亡惨重,士气也受到了打击,阳谷之战,怕是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乌什达哈接话道:“叛军在阳谷必定加强了防御,我们若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苦战。”
刘墉微微点头:“我明白大家的担忧,但阳谷乃清水教重要据点,若不尽快拿下,后患无穷。我们要从长计议,制定出万无一失的战略。”
这时大学士舒赫德开口说道:“刘大人说的对,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剿灭清水教叛军,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舒赫德乃是朝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是乾隆派来协调各方军政要务的,他的一番话,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分歧了,大伙只好做攻打阳谷的准备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付钰开口了:“大人,依我看,我们可先派人潜入阳谷,打探城内虚实,摸清叛军兵力部署和防御工事,再做打算。”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徐绩接着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考虑后勤补给问题。连续作战,粮草和兵器损耗巨大,若不能及时补充,将士们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刘墉看向一旁负责后勤的官员:“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尽快筹备充足的粮草和兵器,确保前线供应。”
官员领命退下。刘墉又把目光转向索伦将军:“索伦将军,你经验丰富,对阳谷地形可有了解?”
索伦将军沉思片刻:“阳谷地势险要,周边多山地丘陵,易守难攻。但我们若能占据城外的制高点,便可对城内形成居高临下之势,为攻城创造有利条件。”
刘墉眼睛一亮:“此计甚好。乌什达哈,你挑选一批精锐士兵,趁夜潜入阳谷周边山区,寻找合适的制高点,建立临时据点。记住,行动要隐秘,切勿打草惊蛇。”
乌什达哈领命而去。刘墉又和众人商讨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才让众人散去休息。
第二日清晨,刘墉早早起身,来到军营巡视。看着士兵们忙碌地准备着出征事宜,他心中五味杂陈。这场战争,不知还要牺牲多少将士的生命,但为了大清的安宁,他别无选择。
就在这时,负责潜入阳谷的密探回来了。密探风尘仆仆,满脸疲惫,但眼中却透着兴奋:“大人,我已打探清楚,阳谷城内叛军约有三千余人,由清水教的另一位头目神刀杨五亲自坐镇。他们在城墙上增设了许多防御工事,还储备了大量的箭矢和石块。不过,城内百姓对叛军多有不满,若我们能加以利用,或许能成为破城的关键。”
刘墉听后,陷入了沉思。良久,他缓缓说道:“看来,我们要改变一下策略了。除了军事进攻,我们还要从民心入手。”
说罢,刘墉叫来几位幕僚,低声吩咐了几句。幕僚们领命而去,很快,清军开始在阳谷周边张贴安民告示,承诺百姓,只要配合清军,战后必定给予优厚的抚恤和奖励。同时,清军还组织了宣传队伍,向百姓讲述清水教的暴行,以及清军的平叛目的。
这些举措很快收到了效果,阳谷城内的百姓开始人心惶惶,对叛军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涨。一些百姓甚至偷偷出城,向清军提供城内的情报。
刘墉见时机已到,让索伦将军下令全军向阳谷进发。大军浩浩荡荡,朝着阳谷城逼近。一场决定阳谷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