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巡抚杨景素一头雾水,更加分不清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清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那位按察使孙廷槐,连想哭的欲望都没了。刘墉内心暗暗说道:“好你个国泰,这一举两得的手腕真高明。你可千万小心,别犯在我的手上。否则,我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乾隆四十一年,刘墉三年丁忧期满,奉旨回朝为官。接到圣旨,刘墉要求我们准备回京。这次回京,我们没有带着母亲。老夫人就留在了老家诸城逄戈庄,由孙子孙女们在老家陪同。
我们只带了单莹嫂子、勤格格、谢玲儿一同回京。就连张成的媳妇和儿子也留在了逄戈庄,原因是张成的母亲身边也需要照顾。而张成呢,已经在去年冬季因查访贝勒爷和清水教的关系回到了京城。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把老人和几个二十来岁的孩子留在家里能放心吗?我说,各位看官老爷,您要是没有间断地连续看下来,就知道,逄戈庄老家在刘墉分家的时候,留下了一位老管家和他的儿子。老管家虽然不在了,可他的儿子却代替了他的位置。他的儿子和老管家一样,对刘家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我们完全可以把逄戈庄老家的府邸托付给他,也可以把这一家人托付给他!
我们经过数日的奔波于正月十五日抵达京城后。刘墉在第一时间,带着我和付钰迅速到皇宫拜见了乾隆,并且当面感谢皇恩。
乾隆见到我们,非常高兴。“都回来了!都回来就好!朕听舒赫德说你们在清剿清水教时十分勇敢,并建了奇功,是也不是呀?”
我们赶紧说:“那是臣子们应该做的事儿!我等感谢皇上隆恩!感谢皇上赏赐!”
“好吧!明日早朝,朕会把你们的功劳在朝堂之上告知天下,不能让你们白白立功的!”乾隆说道。
“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三人齐声高呼。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依次列班,刘墉和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这里大家不用怀疑,我现在是从三品游击武官,当然也可以入班早朝了。
这朝堂之上,已不是从前的朝堂。旧面孔少了不少,新面孔也多了不少。当刘墉目光不经意间扫向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和珅!
如今的和珅已今非昔比,他身兼数职,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要职,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年前,和珅不过是个初入官场的小侍卫,如今和珅一身官服鲜亮,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与自信。他发言时,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对各项事务的见解总能说到乾隆的心坎里。刘墉看着和珅在朝堂上的表现,心中暗自思忖:这和珅果然机敏过人,短短几年便在这复杂的朝堂站稳脚跟,还步步高升,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当我们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到和珅高声唱道:“皇上!奴才有本上奏——!”
乾隆看着和珅说道:“爱卿有本奏来!”
只见和珅从袖口中掏出奏本,双手呈上前去,说道:“奴才曾闻刘墉刘大人在山东老家丁忧期间,心怀家国天下,对吾皇陛下忠心耿耿,一举破获了清水教的反叛大案,并带领刘安、付钰等人参与了剿灭清水教的过程。刘墉、刘安、付钰三人不顾个人生死,冲锋陷阵,使我大军不到一个月就全歼清水教叛军。皇上,这样对我大清国有如此功劳之人,应该加官进爵,给予褒奖!”
乾隆一听,点头应允道:“和珅所言极是,那朕就封刘墉为内阁大学士,领二等衔赏银万两!刘安、付钰朕已加封,再各赏白银五千两!”
我们听后赶忙出班跪倒说道:“臣等谢皇上隆恩!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后,刘墉正准备离开,和珅却领着几个大臣满脸笑意地迎了上来,“刘伯父,许久不见呐,此次丁忧归来伯父辛苦,如今回到朝堂,应该大显身手,你我师生可在这朝堂之上有所作为了!”
刘墉听后内心一震,不动声色地微微拱手说道:“和大人的能力,非刘墉可比。和大人日理万机,还挂念着刘某,实在难得。这朝堂之事,自有天子掌控,可不是你我肆意妄为之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