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灾稍稍有所缓和,刘墉正在府衙处理公事。忽听有人来报:“钦差大人已经来到长沙城外十里长亭!”刘墉听闻,赶紧率领巡抚衙门所有官员整装前去迎接。
当我们还没走到城门口,钦差的仪仗队已经进城。我们心想:“完了!接待钦差来迟,这钦差恐怕要借机难为我们了。”正当我们就地跪拜迎接钦差的时候,只听到一个声音说道:“刘大人不必如此!赶紧起来,赶紧起来吧,刘大人!”
我们抬头一看,从钦差大轿里下来一人,快步走到刘墉跟前,双手搀扶起刘墉说道:“哎哟!刘大人,你可折煞和珅了!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我们一看,这钦差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议政王大臣、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正都统、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馆总裁官、理藩院尚书和珅。
好家伙,这时的和珅,头戴一品顶戴、身穿一品官服,前有铜锣开道,后面旌旗招展,简直是威风八面。
只见和珅搀扶起刘墉说道:“刘大人,和珅不是来湖南查验灾情的,皇上知道您一定会尽职尽责,处理好湖南灾情,绝没有让我干预湖南政事的意思。”
“那和大人到此何事呀?”刘墉疑惑地问道。
和珅附到刘墉耳朵边低声说道:“我是奉旨前往云南的,路过此地,就是想来看看你刘墉刘大人。顺便想向你求教点经验,再向你借俩人。刘大人,这里不是讲话之所,咱能不能到你的巡抚衙门一叙呀?”
“哦!”刘墉赶紧说道:“和大人请——!请!”
我们把钦差大臣和珅一伙人请到了巡抚衙门,在后堂设宴款待了他们。他们主要有和珅、喀宁阿、钱沣三位钦差,因奉天府尹海宁弹劾云贵总督兼大学士李侍尧贪赃枉法,乾隆便派遣和珅等人前往云南查办李侍尧……
和珅是第一次查办如此大案,而且查办的是云贵总督兼大学士李侍尧,和珅心里没底,就顺道来到湖南向刘墉请教经验。
晚宴过后,众人纷纷退下,后堂内只留下刘墉与和珅二人。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面庞,和珅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忧虑:“刘大人,此次查办李侍尧一案,干系重大,学生虽承蒙皇上信任,可心中实在忐忑。听闻李侍尧在云贵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党羽众多,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还望刘大人不吝赐教。”
刘墉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和珅呐,查办此等大案,首要便是掌握证据。李侍尧为官多年,行事必定谨慎,明面上的罪证怕是难以获取。你得从暗处着手,先从他身边的人查起,比如他的亲信、管家,这些人最了解他的底细,只要能撬开他们的嘴,便能找到突破口。”
和珅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刘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些人想必都对李侍尧忠心耿耿,要让他们开口,谈何容易?”
刘墉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人心都是肉长的,再忠心的人,也有弱点。和大人不妨先调查清楚他们的背景,看看他们是否有把柄在你手中,或者是否有家人亲友可以作为突破口。再者,审讯之时,恩威并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能收到奇效。”
和珅眼睛一亮,心中暗自佩服刘墉的谋略:“刘大人果然经验丰富,一语中的。还有一事,我听闻李侍尧在当地权势滔天,我们前往云南查办,恐怕会遭到他的百般阻挠,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知刘大人有何良策应对?”
刘墉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和珅,我们身负皇命,代表的是皇上的威严,李侍尧纵然权势再大,也不敢公然抗旨。但尔等也不能掉以轻心,前往云南之前,务必做好周全的准备,多带些得力的人手,加强自身的护卫。同时,要与当地的官员打好招呼,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若能分化李侍尧的势力,那便再好不过了。”
和珅连连称是,又问道:“刘大人,此次我还想向您借两个人,听闻您手下有两位得力干将,一个是刘安,一个叫甄平,他们办事干练,心思缜密,不知能否借我一用,助我查办此案?”
刘墉略作迟疑,随后爽朗地笑道:“你和珅既然开口,刘某岂有不允之理?刘安、甄平虽官职卑微,但确实有些本事,就让刘安跟随你前往云南,听从您的差遣。希望他能为和大人分忧解难,早日将李侍尧一案查个水落石出。”
和珅大喜,连忙起身向刘墉拱手致谢:“老师能如此慷慨相助,学生感激不尽。待此案了结,我定会在皇上面前为您美言。”
刘墉摆了摆手:“和大人言重了,我们都是为皇上办事,为朝廷分忧,何谈感激?只盼你早日凯旋,还云贵一个清明,还百姓一个公道。”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直到夜深才各自散去。次日清晨,和珅带着喀宁阿、钱沣和我,浩浩荡荡地向着云南进发。一路上,和珅的心中既有对查办大案的紧张与期待,又有对刘墉所授谋略的反复思量。他深知,此去云南,必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而他能否在这场较量中胜出,不仅关乎自己的仕途,更关乎朝廷的威严与百姓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