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合作惩贪

刘墉闻言,眉头一皱,沉声道:“若真有此事,本官定当严查,绝不姑息!请大家相信朝廷,相信本官,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灾民们见刘墉如此表态,终于渐渐散去。刘墉回到帐篷中,立即下令彻查赈灾粮的去向。经过一番调查,果然发现有几名地方官员暗中克扣粮食,中饱私囊。刘墉大怒,当即下令将这几名官员革职查办,并追回被克扣的粮食,重新分发给灾民。

此事一出,灾民们对刘墉的信任大增,纷纷称赞他是“青天大老爷”。赈灾工作也因此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刘墉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黄河决堤的根本原因在于堤防年久失修,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的灾难还会再次发生。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拨款修缮黄河堤防,并建议设立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负责黄河的日常维护。

朝廷对刘墉的建议十分重视,很快便批准了他的奏请。刘墉接到圣旨后,立即着手组织人力物力,开始修缮黄河堤防。他亲自监督工程进度,确保每一处堤防都牢固可靠。

数月后,河南境内黄河堤防修缮完毕,灾民们也陆续返回家园,开始重建生活。河南、山东两省的灾情在朝廷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刘墉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滚滚东去的河水,长舒了一口气。

此时,朝廷的嘉奖圣旨也传到了河南。乾隆皇帝对刘墉的功绩大加赞赏,特赐他“忠勤伯”的爵位,并命他即刻回京,接受封赏。

刘墉接旨后,心中并无太多喜悦。他知道,此次回京,等待他的不仅是荣耀,还有更加复杂的朝局。但他并未退缩,而是整理行装,带着我和甄平,踏上了回京之路。

一路上,刘墉依旧沉默寡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我和甄平知道,大人的心思早已飞回了京城,飞向了那风云变幻的朝堂。而我们能做的,唯有紧随其后,默默支持。

京城的轮廓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刘墉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坚定。他知道,前方的路或许充满荆棘,但他已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乾隆四十六年年底,京城。我们一行人终究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驴市胡同刘墉的府邸,管家张成迎上前来:“老爷,您可算回来了!快快进屋休息!”随即高喊道:“春妮儿,赶快去给老爷们烧热水,让老爷们洗个热水澡,去去乏。程二蛋,告诉厨房,赶紧准备好菜好饭,让老爷们好好吃一顿!”

刘墉进到书房摘下官帽,擦了擦额头的汗对张成说:“路上耽搁了几日。家中可有要事?另外,你可听到朝廷有什么大事发生?”

张成接过官帽,低声道:“咱家倒是没有啥事儿。听说皇上急召您明日进宫,还有传言说甘肃那边出了大事。不知是何种大事!”

刘墉听后眉头一皱:“甘肃?”

刘墉、我和甄平洗漱后吃罢晚饭不久,和珅、纪晓岚二人青衣小帽就来到了我们刘府,寒暄后分宾主落座。等待奉茶后,和珅首先开口说道:“刘大人,如今朝廷接到线报说,甘肃出现了冒赈案,皇上听后震怒。恐怕会召您问话,您要做好提前准备呀!”

那可能有人要问,朝中有那么多官员,为什么非要问刘墉呢?其实刘墉这会儿已经是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就是督查和参奏各级官员的这么一个差事。

纪晓岚也在一旁提醒道:“陛下这次非常震怒,刘兄奏对时一定要小心翼翼!”

刘墉听后表示感谢和珅和纪晓岚,称自己到时候一定会小心应对的。他们三人又聊了一会儿甘肃的事情,和珅、纪晓岚二人告辞离开了。

翌日,乾清宫早朝仪式结束。

“臣刘墉叩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墉出班跪拜在地高呼。

乾隆看到刘墉后,原本面色凝重的他稍有缓和地说道:“爱卿平身。甘肃的冒赈案,爱卿可听说了?”

刘墉起身拱手说道:“微臣略有耳闻,但不尽详细!”

乾隆帝拍案而起:“甘肃全省官员竟敢如此胆大包天!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命你与和珅一同去甘肃查办此案,务必严惩不贷!”

和珅出班与刘墉共同拱手道:“臣等遵旨!”

散朝之后,他们二人商定准备第二天启程赶往甘肃后分手。

小主,

刘墉回到家中,便吩咐我和甄平安排粘杆处人员提前秘密先行调查甘肃的冒赈事宜,等待刘墉及和珅到了甘肃再做打算。甄平利用飞鸽传书,立刻通知了地处甘肃的拜唐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