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乡试卖举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墉带领众人展开了深入调查,将参与科考舞弊的人员一一揪出,直隶这一年的乡试废除。在铁证面前,这些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最终,吴省钦被凌迟处死,其他一众舞弊官员被革职查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和珅,虽然举报了吴省钦的卖官鬻爵行为,但是吴省钦是他举荐的,他也难辞其咎,受到乾隆的严厉斥责,并罚俸两年以观后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这场风波,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整顿和完善,天下学子无不拍手称快。刘墉也因公正执法、不畏权贵,再次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朝中大臣的敬重。

不过,刘墉通过这次吴省钦事件,也看清了乾隆对和珅有多么宠信。从此刘墉就好像变了一个人,虽然有时候也有毫无畏惧的时候,但是总的来说,与从前大相径庭。

乾隆五十二年夏日的一个午后,养心殿内茶香袅袅。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刘墉恭敬地垂手而立。

乾隆抬头看着刘墉,语气低沉地说道:“刘墉啊,朕近日对嵇璜、曹文埴二人之事多有考量。嵇璜年事已高,在任上虽勤勉,然其行事风格渐显保守,于诸多新政推行,似有阻碍。曹文埴呢,理财方面确有才能,可听闻其在地方上的一些举措,亦有可议之处。”

刘墉微微躬身,谨慎回应:“陛下圣明,嵇璜大人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然时移世易,新政关乎国本,或需注入新力。曹文埴大人理财之能,朝堂皆知,但其地方之事,臣亦有所耳闻,容臣再详加查探。”

乾隆轻轻点头,目光深邃地说:“此事关系重大,你我今日所谈,切不可外传。朝廷重臣任用与否,关乎社稷安危,朕需细细权衡。”

刘墉连忙跪地,颤声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守口如瓶,绝不敢有丝毫泄漏。”

几日后,王杰、纪晓岚、钱沣来访。在刘墉书房内,钱沣问道:“刘大人,听闻皇上对嵇璜、曹文埴二位大人之事有新议,大人可知详情?如今局势微妙,我等心中实在担忧啊!”

刘墉犹豫片刻,看到这三人皆是自己的莫逆之交,于是开口道:“不瞒诸位,日前陛下与我谈及此事。陛下认为嵇璜年高,行事保守,于新政推行不利;曹文埴理财虽能,但其地方举措亦有不当。只是陛下叮嘱,此事不可外传。”

纪晓岚面露惊讶,说:“竟有此事!如此看来,朝堂之上恐有大变动啊。”

几人纷纷议论,刘墉此时顿觉不妥,便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外传,却也未能阻止消息的扩散,不知他们三人是谁把消息传了出去。

又过了几日,朝堂之上,关于嵇璜、曹文埴的传言甚嚣尘上。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怒目圆睁,猛拍龙案。

乾隆声音如雷,怒视群臣:“朕与刘墉的密谈,竟被泄露出去,朝堂之上,市井之间,皆在议论此事!究竟是谁如此大胆,将朕的话当作儿戏?”群臣皆跪地,大气不敢出。刘墉心中暗叫不好,知道事情已然败露。

刘墉“扑通”跪地,磕头请罪道:“陛下,臣罪该万死。那日与陛下密谈后,臣一时糊涂,在家中与几位官员谈及此事,不慎将陛下之言泄露,臣愿领受任何责罚。”刘墉此时独揽其罪。

乾隆气得浑身发抖:“刘墉,朕如此信任你,将机密相托,你却如此辜负朕意!你可知,朝堂机密泄漏,影响多大?多少人心生猜忌,朝堂动荡!”

刘墉匍匐在地,声音颤抖:“陛下,臣知错,恳请陛下恕罪。”

乾隆沉思片刻,长叹一声道:“刘墉!朕念你往日之功,今免去你协办大学士之职,以儆效尤。你好自为之吧。”

刘墉伏地高呼:“谢陛下不杀之恩,臣定当痛改前非。”

此时的朝堂之上,一片寂静,王杰、纪晓岚、钱沣三人脸色十分难看,皆感觉自己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