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到这些奏折后,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他对刘墉此次治水寄予了厚望,本希望他能尽快解决江南水患,恢复当地的繁荣。但如今却听到这样的言论,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刘墉的行为。
乾隆决定派一名官员前往江南,实地考察刘墉的治水工作。经过朝堂议论之后,阿桂推荐了现任闽浙总督的福康安就地监察刘墉的治水工程。
刘墉在朝廷中一直以刚正不阿着称,而福康安也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虎将。二人没有私仇,而在一些公事上往往针尖对麦芒。
福康安接到旨意,并没有立刻去考察治水工程,而是在当地的一些官员之中走访。这些官员平日里就对刘墉严格的治水管理心怀不满,他们纷纷向福康安诉苦,夸大刘墉在治水过程中的所谓“过错”。福康安听后,义愤填膺,觉得找到了扳倒刘墉的突破口。
几天后,福康安终于开始了对治水工程的考察。刘墉亲自陪同,详细地向福康安介绍着每一处工程的进展和规划。他们首先来到了已经疏通的河道,刘墉说道:“福大人,此处河道原本堵塞严重,经过数月的努力,如今已畅通无阻,洪水得以顺利宣泄。”福康安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表面上点头称赞,心中却想着如何挑出毛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他们来到了正在修建的灌溉设施工地。刘墉兴奋地介绍道:“此灌溉设施建成后,可覆盖周边大片农田,无论旱涝,都能保证庄稼的收成,实乃造福百姓之举。”福康安却不以为然,冷笑道:“刘大人,如此大费周章修建这灌溉设施,是否真有必要?万一劳民伤财,却无实际效用,恐怕难以向皇上交代啊。”
刘墉心中明白福康安的意图,他镇定自若地说道:“福大人,这灌溉设施的规划乃是经过多方考量,江南地区气候多变,水旱灾害频发,此设施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且,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记录,绝无浪费民脂民膏之嫌。”
福康安见刘墉应对自如,心中有些恼怒。他决定从工程质量方面下手,于是在工地上仔细查看,企图找出一些细微的瑕疵。然而,刘墉对工程质量把控极为严格,福康安转了一圈,竟一无所获。
但福康安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回到住处后,又召见了那些对刘墉不满的官员。这些官员一看福康安对刘墉不利,就立刻编造了一些虚假的账目,声称刘墉私自挪用公款,中饱私囊。
福康安看到这些所谓的“证据”后,更加义愤填膺,他便把这些“证据”,一同写成奏章上奏给了乾隆。
福康安倒也光明磊落,奏章发出后,便明着告诉刘墉,他已经向乾隆参奏了刘墉的贪腐行为,单等乾隆旨意下达,就会押解刘墉进京。
刘墉听后也很无奈,只好也上本为自己争辩,并把手中的一切资料和项目分毫不差地呈给了乾隆。
乾隆看着两道奏折,找来了阿桂、和珅、王杰等人。这三人看着福康安和刘墉的奏折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内容,全都无计可施。
最后,和珅灵机一动,说道:“不妨把他们二人连同那几名状告刘墉的官员一起召进京城,交给三法司问话,看看他们谁在撒谎!若说刘墉贪污,我和珅就第一个反对。”
“确实如此,和珅说的没错!”阿桂说道,“我虽然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