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机关算尽

然而,永璘缺乏政治经验,在商议河工事务时,提出不合理方案。和珅虽极力维护,但仍遭大臣质疑,其中不少是刘墉支持者,他们借此指责永璘不懂装懂,扰乱决策。

永璘委屈不已,觉得自己本不想参与,都是和珅劝的,如今却这般境地。和珅赶忙安抚:“十七阿哥,这是小挫折。那些大臣嫉妒您得皇上赏识,故意为难。别灰心,我们再努力,皇上定会看到您的能力。”

为弥补失误,和珅私下找来水利专家,帮永璘恶补知识。又买通大臣,让他们在朝堂夸赞永璘虚心好学、勇于担责。在和珅运作下,此事渐渐平息。

但刘墉等人没罢休。他们深知不阻止和珅扶持永璘,后患无穷。于是,安排人手深入调查往来细节,试图找到关键证据。

在此期间,永璘对政治斗争感到厌倦。他发现与和珅合作后,自由生活不再,每天面对复杂人际关系和朝廷事务。而且,他察觉和珅并非完全真诚,更多是为自己权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日,永璘找到和珅:“和大人,我不想参与了。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每天提心吊胆,还要面对纷争。”和珅心中一紧,知道若永璘退出,计划又要落空。赶忙说道:“十七阿哥,再坚持一下。如今已有进展,再努力就能站稳脚跟。到那时,您就能按自己意愿生活,没人敢指责您。”

永璘犹豫了,看着和珅急切眼神,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决定再给和珅一次机会,但明确表示,若再出麻烦,就彻底退出。

和珅为挽回局面,决定策划大功,让永璘在乾隆面前出彩。他得知边疆一处常遭外敌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觉得这是机会。说服乾隆,让永璘带兵平定。

永璘虽无带兵经验,但在和珅鼓励下接下任务。和珅为他挑选将领,筹备粮草兵器,传授行军策略,希望他旗开得胜。

永璘带兵到边疆,初到时对战场局势陌生恐惧。在将领帮助下,他渐渐镇定,开始研究敌军部署和作战特点,寻找破敌之策。

经过观察,永璘发现敌军补给线长,防守有漏洞。与将领商议后,决定偷袭粮草大营。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永璘亲自带领精锐部队,悄悄接近大营。发起突袭时,敌军毫无防备,粮草大营火光冲天。敌军军心大乱,永璘趁机指挥大军进攻,敌军大败而逃。

这场胜利让永璘在军中威望大增,乾隆下旨嘉奖,他在朝堂地位也大幅提升。和珅大喜,觉得计划走上正轨。

然而,刘墉等人没放弃。调查中发现,和珅筹备永璘出征时,私自挪用部分军饷填私库。刘墉觉得机会来了,收集大量证据,准备奏明乾隆。

就在刘墉准备上奏前夕,和珅得到风声。他大惊失色,深知若此事被乾隆知晓,自己和永璘都将陷入绝境,计划彻底失败。

和珅赶忙找到永璘,告知事情严重性。永璘又惊又怒,没想到和珅会这么做。和珅苦苦哀求永璘帮忙应对。永璘虽不齿和珅行为,但此时两人已绑在一起,若和珅倒台,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永璘思索再三,让和珅尽快补齐挪用军饷,找可靠之人伪造账目掩盖此事。和珅照做,动用家财补齐军饷,买通官员做假账。

刘墉上奏后,乾隆大怒,派人调查。和珅等人已做好准备,调查人员没发现破绽。和珅又在一旁巧言令色,称是刘墉等人诬陷,打压永璘。乾隆虽有疑虑,但因证据不足,只能暂时作罢。

此事后,永璘对和珅更加警惕。他明白和珅为利益不择手段。而和珅也知道,与永璘信任出现裂痕,必须弥补,否则计划仍可能失败。

之后,和珅一方面继续在朝堂巩固永璘地位,一方面收敛行为,不敢轻易冒险。刘墉等人也没放弃,一直在找机会揭露和珅阴谋,阻止他扶持皇子掌控朝廷。朝堂上的权力博弈仍在激烈进行,各方暗中较劲,等待下一个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