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查过程中,汪中值始终拒不认罪,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而和珅则在一旁不断为他开脱,试图混淆视听。钱沣和王杰与和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一日,王杰等人传讯一位关键证人。这位证人原本愿意指证汪中值的罪行,但在和珅的威逼利诱下,突然改口,称自己之前的证词是被钱沣逼迫所写。
钱沣大怒,指着证人道:“你这无耻之徒,分明是收了他人的好处,才敢颠倒黑白!”
和珅佯装无辜,道:“钱沣大人,说话要有证据。你不能因为证人改变口供,就污蔑本大人。”
小主,
王杰冷笑道:“和大人,你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你以为暗中威胁证人,就能掩盖汪中值的罪行吗?”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永璘得到消息,匆忙赶来。他将和珅干扰审查的证据呈给钱沣和王杰,说道:“二位大人,这是我近日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和珅在背后搞鬼。”
钱沣和王杰看着手中的证据,心中大喜。他们决定,在下次朝堂辩论时,将和珅的阴谋一并揭露。
几日后,王杰等人再次回到朝堂,向乾隆汇报审查结果。
钱沣站在殿中,高声道:“陛下,经过多日审查,汪中值贪污受贿的罪行已确凿无疑。而和珅大人,为了帮助汪中值脱罪,竟暗中威胁证人,干扰审查工作,其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说罢,他将和珅干扰审查的证据呈上。
乾隆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指着和珅道:“和珅,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公然干扰审查,你眼中还有没有朕,还有没有朝廷纲纪?”
和珅吓得连忙跪地,磕头如捣蒜:“陛下息怒,奴才知错了。奴才一时糊涂,才做出这等错事,恳请陛下从轻发落。”
汪中值见和珅也自身难保,知道大势已去,瘫倒在地,口中喃喃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王杰趁机说道:“陛下,汪中值贪污受贿,罪大恶极;和珅身为朝廷重臣,不思辅佐陛下,却助纣为虐,干扰审查,二人皆不可饶恕。恳请陛下严惩,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朝堂上的清流派官员纷纷附和,要求严惩汪中值与和珅。
乾隆看着跪在地上的和珅和汪中值,心中满是失望与愤怒。思索良久后,他缓缓说道:“汪中值贪污受贿,严重损害朝廷利益与百姓福祉,罪无可赦,着即处斩!和珅干扰审查,意图包庇罪犯,念其往日功劳,朕将你降职留用,罚俸三年!”
和珅赶紧磕头谢恩:“奴才谢皇上隆恩,吾皇陛下万岁,万万岁!”
此旨一下,朝堂上一片哗然。清流派官员们心中大快,纷纷称赞乾隆圣明。而和珅的党羽们则人人自危,不敢出声。
汪中值听到判决,如遭雷击,瘫倒在地,被侍卫拖出了朝堂。和珅则揣着惴惴之心,心中恼悔不已。
经此一役,朝堂风气为之一振。钱沣因查案有功,受到乾隆的嘉奖。而永璘、王杰、刘墉等人,也因在这场斗争中坚守正义,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敬重。
此后,乾隆更加重视朝廷的廉政建设,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也越发严格。清流派官员们在朝堂上的地位逐渐稳固,他们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尽心尽力。
然而,和珅虽被降职,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一些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而朝堂之上,清正与贪腐的较量,也从未真正停止……
在汪中值被处斩后的日子里,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钱沣等人的事迹,对朝廷的公正执法充满了信心。
但对于朝廷内部而言,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和珅被贬,使得朝中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依附于和珅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试图脱离和珅掌控形成新的派别——中间派,说穿了就是谁也不得罪。而清流派官员们则深知,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必须时刻警惕贪腐之风的再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