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后,路上听到最多的,无非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没做完,时间不够。
看到他们鬼哭狼嚎,人们也更坚定的决定,那些题,大抵就是诱导人陷进去的,除非是如电视剧里小谢尔顿那样的人来做。
不过陈勇和他朋友在聊另一个事。那就是西医综合最后一题,务实题。
题目大致就是:患儿,一岁,发烧,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呼吸哮鸣音,且带有痰鸣音,躁动不安,然后巴拉巴拉写一些肉眼可见的症状,接下来就是,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该如何做。
天幕下。
“痰迷了,我该如何做?”人们看着这道题,也是思考了起来,这题倒是和他们息息相关,毕竟孩子一但患病,在还不好说话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最严重最危险的时候才被家人发现,比如题目中的如果孩子嘴唇不发紫,人们是很难发现孩子出问题了的。
“这个我知道,找个煞气重的人扇他一耳光,吓他一下把痰吞进去就好了”。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患儿,一岁啊,大哥”。
“.....这都快憋死了,能咋办”。
“看天幕的”。
陈勇当时的做答是吸痰,开放气道,吸氧一类的操作,可是写着写着他注意到一个问题,标题上写着,务实题,务实?
陈勇想到了一个很务实的事,这个“我”到底是什么身份,如果是以前的在校医学生我会答一串各式操作以及考虑这是什么病,可现在我是接诊医生,那我是哪个科室的接诊医生啊,儿科门诊?发热门诊?还是急诊?
现实是这几个都有可能的,毕竟带着一个一岁的发烧儿童的家长,是有可能出现在这其中任何一个科室的。
但众所周知,儿科门诊和发热门诊除了医生带的听诊器,那是啥设备都没有。听诊器这玩意除了听听呼吸音还能干啥,再听一听有没有干湿性啰音?听听二尖瓣有没有问题?那小孩都紫了,听这个有什么意义。
所以陈勇在考虑,要不要分情况。就是说假如自己是儿科门诊或发热门诊的接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立刻送往急诊,甚至呼吸危重症室(RICU)。不然还能做什么,吸痰操作?那我也得有工具啊,三步并两步走直接送急诊才是最不耽误病情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