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楚清特意给李和提供了建议,参考了后世各时期的治安战经验,选择将范围广大的县域分为数十个数字编号的小分区,以连排为单位驻扎,各自负责分区内游击队的封锁清扫,白天清剿夜晚防御,杜绝东樱游击队搞夜袭的可能性。

不过只靠武力围剿灭杀是治标不治本,许多人还对东樱帝国重回九州抱有幻想,剿灭一批还会又起来一批,所以,除去这种硬杀伤手段,还需要实施更加毒辣彻底的计谋:分化瓦解、摧毁东樱游击队的群众基础!

这些游击队之所以能够坚持作战,都是因为有东樱百姓在给他们打掩护,毕竟那几个师团和特设陆战队的兵员几乎全由本地人组成,多多少少有些拈亲带故,老乡帮老乡,亲戚帮亲戚,不少东樱人会明里暗里地给这些游击队提供食宿甚至打掩护。

而要解决这种现状也不困难,民以食为天,只要控制粮食这一命脉就行了!

由于九州本地的粮食生产已经被战火摧残的几乎停滞,又无法通过商贸从东樱其他地区获得粮油产品,连日的战事后,基本每个小分区的粮食供应都处于告急状态,需要沧东方面提供物资援助。

控制了吕宋和马来的沧东自然是不缺粮食的,在楚清的牵头下,按照九州地区人均主副食消费量制定了一个个定装的食物包裹,按村发放,以人头计数,以首次实地入户勘察的结果为准,不予补发。

收留那些游击队,就势必要将自己的口粮拨付出去,就会影响家人温饱,利益相关下,做出决定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

而且,一旦哪一个分区发生了叛乱或有游击队活动,就停止发放该分区的物资援助,即使有哪户家庭善心大发想要给游击队提供帮助,其他遭受无妄之灾、被停发了粮食的村民也不会同意,甚至会选择主动检举以换取奖励。

而这一做法对于游击队自己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我们与沧东军队作战就是为了家乡百姓不受奴役,现在因为我们的抵抗,家乡的亲戚朋友就快要饿死了,坚持下去到底是为了谁?又有何意义呢?

在这种煎熬下,有许多东樱游击队员选择饮弹自尽,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放下武器向沧东军队投降。